|故乡情缘:史铁生《老家》( 四 )



我坐在河边 , 想着母亲曾经就在这儿玩耍 , 就在这儿长大 , 也许她就攀过那棵树 , 也许她就戏过那片水 , 也许她就躺在这片草丛中想象未来 , 然后 , 她离开了这儿 , 走进了那个喧嚣的北京城 , 走进了一团说不清的历史 。 我转动轮椅 , 在河边慢慢走 , 想着:从那个坐在老槐树下读书的少女 , 到她的儿子终于来看望这座残破的宅院 , 这中间发生了多少事呀 。 我望着这条两端不见头的河 , 想:那顶花轿顺着这河岸走 , 锣鼓声渐渐远了 , 唢呐声或许伴母亲一路 , 那一段漫长的时间里她是怎样的心情?一个人 , 离开故土 , 离开童年和少年的梦境 , 大约都是一样——就像我去串联、去插队的时候一样 , 顾不上别的 , 单被前途的神秘所吸引 , 在那神秘中描画幸福与浪漫……
如今我常猜想母亲的感情经历 。 父亲憨厚老实到完全缺乏浪漫 , 母亲可是天生的多情多梦 , 她有没有过另外的想法?从那绿柳如烟的河岸上走来的第一个男人 , 是不是父亲?在那雾霭苍茫的河岸上执意不去的最后一个男人 , 是不是父亲?甚至 , 在那绵长的唢呐声中 , 有没有一个立于河岸一直眺望着母亲的花轿渐行渐杳的男人?还有 , 随后的若干年中 , 她对她的爱情是否满意?我所能做的唯一见证是:母亲对父亲的缺乏浪漫常常哭笑不得 , 甚至叹气连声 , 但这个男人的诚实、厚道 , 让她信赖终生 。
母亲去世时 , 我坐在轮椅里连一条谋生的路也还没找到 , 妹妹才十三岁 , 父亲一个人担起了这个家 。 二十年 , 这二十年母亲在天国一定什么都看见了 。 二十年后一切都好了 , 那个冬天 , 一夜之间 , 父亲就离开了我们 。 他仿佛终于完成了母亲的托付 , 终于熬过了他不能不熬的痛苦、操劳和孤独 , 然后急着去找母亲了——既然她在这尘世间连坟墓都没有留下 。
老家 , Z州 , 张村 , 拒马河……这一片传说或这一片梦境 , 常让我想:倘那河岸上第一个走来的男人 , 或那河岸上执意不去的最后一个男人 , 都不是我的父亲 , 倘那个立于河岸一直眺望着母亲的花轿渐行渐杳的男人成了我的父亲 , 我还是我吗?当然 , 我只能是我 , 但却是另一个我了 。 这样看 , 我的由来是否过于偶然?任何人的由来是否都太偶然?都偶然 , 还有什么偶然可言?我必然是这一个 。 每个人都必然是这一个 。
所有的人都是一样 , 从老家久远的历史中抽取一个点 , 一条线索 , 作为开端 。 这开端 , 就像那绵绵不断的唢呐 , 难免会引出母亲一样的坎坷与苦难 , 但必须到达父亲一样的煎熬与责任 , 这正是命运要你接受的“想念与恐惧”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