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负重前行与精神割席

“我也要把他的骨灰放在山手线火车的行李架上!”
妻子|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负重前行与精神割席
本文图片

60多岁的叶子 , 听到一则类似新闻时 , 在心里这么振臂高呼 。 而她的丈夫似乎也为自己的未来担忧 , 一言不语 。 一般 , 被落在火车行李架上的物品 , 会由日本铁路公司查出失主返还 , 但山手线是环线 , 追查失主很难 , 被丢弃的、无人认领的骨灰 , 最终就会被随便找个地方埋掉 。 叶子是现日本自由采访人员小林美希采访的15位日本妻子之一 , 这部纪实作品《希望丈夫去死的妻子们》 , 中文版译名改为了《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 。 虽然在冲击力上略逊一筹 , 但译名更直接地传达出妻子们的困境和在婚姻生活中负重前行的决心 , 并且成功蕴含了两者间的因果联系 。 丈夫或表现得如同家庭生活的局外人 , 或对妻子颐指气使 , 或挥霍无度、花天酒地 , 导致妻子孤独、无力、不被尊重 , 内心滋生恨意 。 不愿意再和这个人生活在一起 , 忍受不了他身上的味道 , 甚至想对他喊:别碰我的孩子!却因为各种原因离不了婚:经济条件无法独自抚养子女、必须维持婚姻的榜样、不愿被评头论足 , 以及想到一旦离婚 , 丈夫很快就能有新欢 , 而自己找到的下一个男人也会一样烂 , 还不如凑合着过……希望丈夫去死 , 是妻子们精神上割席的态度 。
妻子|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负重前行与精神割席
本文图片

小林美希比较了日本各婚龄夫妻调查中 , 双方对婚姻的满意程度 , 丈夫的爱始终高于妻子 , 且和妻子不一样 , 没有随婚龄增长大幅下滑 。 搜索引擎的结果就更直观了 。 日本搜索引擎中输入“丈夫”首先关联“去死” , 而输入“妻子”首先关联“礼物” 。 这显然不是因为丈夫们的爱更为炽热 , 相反 , 这证明了他们几乎不了解、也没有意愿去了解身边这个为自己打点一切的女人 。 而妻子们 , 只将婚姻作为人生的传统标准之一 , 而非当作人生中具体的每一天来思考 , 许多人在婚姻之初没有预见到自己将受到的不公 。 在小说《坡道上的家》中 , 山咲里沙子甚至是因为遇到阳一郎才改变了不婚的念头 。
《坡道上的家》是两位妻子的故事 , 安藤水穗因带幼女洗澡时幼女溺亡而被告上法庭 , 山咲里沙子则在案件陪审团参与过程中 , 逐渐意识到自己与被告越来越多的相似之处 。 小说以公审的每一天为章节展开 , 每一天是里沙子心理变化的计量单位:她想起了育儿时无人理解的琐碎烦恼 , 有时面对女儿的哭泣不但无法安慰 , 自己也流下泪来;丈夫无法沟通、反应慢半拍 , 还不经商量就将女儿托给婆婆;以关心的名义干涉和道德绑架的亲戚、社会机构 , 对自己妄加评价的声音;心事无人诉说 , 社交圈里都是点头之交的妈妈 。 这些平时极力抵御的所谓负面情绪 , 被安藤水穗唤醒 , 里沙子坐在陪审席上 , 却在审视自己的生活 。 她远远地等待闹脾气的女儿追上来 , 却刚好被下班的丈夫看见 , 给他留下了不顾女儿安危的印象;她两手都提着东西 , 从婆婆家接女儿坐电车回家 , 匆匆下站的瞬间想起女儿还在车上 。
妻子|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负重前行与精神割席
本文图片

身陷性别泥沼的妻子们 , 在东亚文学作品中 , 都最终走向了精神恍惚 。 安藤水穗因为幻觉 , 以为自己正在公园里 , 没有发现沉入浴缸的女儿;《82年生的金智英》每当出现幻觉 , 就好像被附了身;《素食者》因为一个噩梦 , 就算忤逆父亲也不愿吃肉 , 最后要变成一棵树 。 这些妻子们最初都生活在看似平静甚至幸福的婚姻中 。 我们不知道里沙子是否在自己和安藤水穗之间看到了千千万万个同样困境的女性 , 至少她们两人形成了明显的镜像关系 , 安藤水穗也可能是她自己的结局 。 审判的结果没有悬念 , 被告始终没有抵抗 , 里沙子是最接近事实真相的陪审员 , 但无法成为她的救星 。 做一个隐秘的、不幸命运的符号 , 这就是安藤水穗的意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