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肺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对左心衰病人预后的评价】 摘要:目的:通过心肺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衰病人心功能的严重程度及病人的预后 。方法:45例心衰病人 , 常规药物治疗心衰稳定4周后 , 进行心肺运动超声心动图 。运动前、运动高峰和运动后分别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积、心排出量、运动耐量、peakvo2和vo2at 。运动高峰左室射血分数〈35%为a组12例 , lvef>35%b组33例 。结果:运动高峰lvef下降的a组病 , lvedv显著高于b组并且运动耐量、最大氧摄取量及无氧阀值与b组比均有显著差异 , a组病人随访1.6年死亡4例并再住院率明显高于b组(p200/115mmng)、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贫血、肌肉疾病、慢性阻塞型肺气肿和跛行 。

文章插图
2方法
病人用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心衰 , 临床症状稳定至少4周后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及超声心动图 。
(1)心肺运动试验:采用西德jaeger公司生产的心肺功能测定仪 , er—900l功率踏车
西德he—llige公司的心电图机 。同步测定记录氧摄取(vo2)和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心率(hr)、呼吸频率、每分钟通气量和经皮血氧饱和度 , 定时自动测量血压 。根据fick原理 , 采用二氧化碳重复呼吸法测定在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心排血量 , 计算出无氧阈值(vo2at)、运动高峰最大摄氧量(peakvo2) 。运动前和运动后每分钟记录12导心电图 。运动终点:(1)达到目标心率(220-年龄);(2)出现心绞痛;(3)运动中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3mm;(4)收缩压较运动前比下降10mmhg;(5)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室速);(6)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或肺底出现罗音 。运动试验阳性标准:运动中出现典型的心绞痛或运动终止后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1mm持续2分钟以上或出现收缩压下降≥10mmhg[1] 。运动耐量用met来表示 , 由最大摄氧量推算最大met , 即1met=3.5mlo2/kg 。运动方案采用递增运动至症状自限的方案 , 功率从10w开始 , 每2分钟增加10w 。
(2)心脏超声心动图:病人在运动前、运动高峰(运动终止即刻)及运动停止10分钟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超声心动图仪器为美国sonoshp2500 , 用面积长轴法测定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末期内径(lvedd) , 根据公式分别计算每搏心搏量(sv)和心排出量(co)即sv=edv-esv , co=sv×心率 , lvef正常值为50% , 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49例因4例图像不清 , 故剔除 。45例病人进入本研究最终分析 。所有超声资料统一录像 , 结果由两名有经验的超声专业医师在不知临床资料的情况下分析 。
(3)分组:根据病人运动高峰左室射血分数分为a、b两组 , a组左室射血分数35%33例 。
(4)随访:所有病人出院后来门诊随访 , 平均随访时间为1.6年(1.2—1.9年) 。
3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处理在spss8.0软件系统上进行 , 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 ,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 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 , 运动前、运动高峰、及运动后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 运动高峰lvef与peakvo2和at相关性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 , p0.05) , 见表2 。
表2心功能资料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运动症的治疗
- 肥胖不是吃糖太多而因运动过少
- 减肥需要小强度持续运动
- 减肥饭前适量运动
- 女性骨质密度的关键是运动而不是补钙
- 心脏病患运动须知
- 应用重复呼吸法测定正常人在静态及运动状态下的心排血量的初步观察
- 石棉肺患者运动心肺功能测定初步探讨
- 减肥有氧运动最有效
- 何时不宜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