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练习太极拳健康长寿在笔端

——试论书法与太极
常步振
太极是古代哲人对宇宙间万物消长规律的高度概括与总结 , 蕴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萌芽 。太极图圆圈里的两条阴阳鱼 , 各居一半 , 阴消阳长;阴中有阳 , 阳中有阴 。其寓意高深无比 , 耐人寻味 。先秦时期《周易·系辞》中已出现“太极”一词 。拳祖陈王廷创编的“太极拳” , 因理根太极 , 故名曰“太极拳” 。而书法就是要用抽象的线条画出人们对于自然的领悟 , 这正是写意的太极图 。太极拳与书法同源于太极 , 书法与太极相通 。和太极拳一样 , 书法同样渗透着浩然的太极精神 。古有“寿从笔端来”的说法 , 即:“纸上练习太极拳 , 健康长寿在笔端” 。
【纸上练习太极拳健康长寿在笔端】

纸上练习太极拳健康长寿在笔端

文章插图
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名师陈伯先先生 , 生前不但家拳造诣颇深 , 而书法造诣亦极深 , 享有“太极书法”之美誉 , 他的书法 , 融拳理于其间 , 骨气洞达 , 雄奇典雅 。我在陈家沟所在镇赵堡高中教书二十年 , 拜陈伯先先生为师 , 他生前我们在一起研讨拳、书之奇妙 , 他有其哲理性的见解 , 使我十分钦佩 。1988年春节 , 我校举办了一个“太极书法展” , 陈小旺先生从郑州给我们寄来了他的书法作品 , 而当我班一个书法学习小组去陈家沟向陈伯先先生取他的作品时 , 他反复交代去的学生说:“练拳练书德在先 , 忙闲暑寒都要练” 。现在体会 , 陈伯先老师的话充分体现了一种太极精神 , 其后我俩见面 , 他给我写了一个“永”字 , 他说:古代人认为用笔写万象世界 , 从一笔入手 , 但一笔不能摄万象 , 须要变动而成八法(即所谓“永”字八法) , 方能尽笔画的“势” , 以反映物象的“势” 。而八卦认为 , 八卦的八种物象是构成宇宙的根本元素 , 这似乎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太极与书法相通的本质 。
近几年来 , 有关专家学者对太极拳运动与老人健康长寿机理的研究 , 进一步显示了太极拳与书法相通的道理 。太极拳不仅讲究柔和缓慢、连贯均匀、园活自然的形动 , 更追求情绪稳定 , 心态平和的好心情;再是清心寡欲 , 知足常乐 , 注重思想集中 , 精神内守 , 除恶念和杂念的心理健康 , 太极拳心安理得、不苟求自我、泰然处之的自足心态 , 不仅为气沉丹田 , 以意导气的“调息”和肌骨若一 , 开合自如的“调身”提供了心理基础 , 也十分有利消除人事的烦恼和缓解内心的冲突 , 获得心理的平衡;三是淡泊明志 , 宁静致远 , 注重不为名利所困和不为声色所扰的心理修养 。上述和练书法何其相似乃尔!最近 , 在太极拳大师、医学家、书法家的帮助下 , 创编了一套融太极拳与书法为一体的“圣太书空颤抖健身操” , 练时思想集中 , 默念“圣太健身口诀” , 试练后对健身有一定作用 , 很受欢迎 。
《翰林粹言》所说:“临书最有功 , 以其可以得精神也 , 字形在纸 , 笔法在手 , 笔意在心” 。可见书法是一种防病、治病的手段 , 以健康书写者的心身 。一是善心愈疾 , 楷书除烦 , 隶书恬静 , 行草激情 。二是康复形质 , 有人称书法是纸上进行的气功和太极拳 。写字和练太极拳一样 , 写字时 , 要求凝神静虑 , 端已正容 , 秉笔恩生 , 临池志逸 , 必须集中精力 , 心平气和 , 意沉丹田 , 气运形体 , 灵活自如地运动手、腕、臂、以至全身 , 所谓“以通身之功之力而用之” 。如此必会自然地通融全身的气血 , 使体内各部机能得到柔和的调整 , 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另外 , 书法的运笔训练及悬腕训练 , 要求指、腕具有极强的力量及灵活性 , 对于上肢手臂及腕肢功能的锻炼及康复有着明显的作用 。尤适于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治疗 , 如右手废用 , 不能握笔 , 则改为左手写字进行康复治疗活动 。左手写字 , 能锻炼右脑功能 , 加上凝神静气松肩振臂 , 用意正身 , 以活动全身气血 , 右手亦可受益 。三是益智抗衰 , 书法练习使人的精神高度统一集中 , 在美的追求中可不断地激发灵感 , 产生创作性思维以达益智作用 。除了良好的心境对益智的作用以外 , 手指的灵活运用也对大脑细胞直接产生良性刺激 , 起到益智健脑、抗衰防老的作用 , 故书法家得以无疾而寿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书法家确都是高寿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