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确炎舒松A炎舒松A对瘢痕疙瘩胶原代谢的影响( 二 )


3.ta治疗前瘢痕组织ⅰ、ⅲ 型胶原蛋白相对含量分别为(91.6±2.1)%、(7.8±3.4)% , 治疗后分别为(80.3±0.72)%、(4.5±1.41)% , 治疗前后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ⅰ 型胶原蛋白:t=13.5 , p< 0.01;ⅲ 型胶原蛋白:t=2.39 , p< 0.05 , 表明ta能降低瘢痕组织胶原蛋白含量 , 以降低ⅰ型为主 。
4.ta治疗前ⅰ/ⅲ 型胶原比值为:12.6±2.04 , 对照组比值为4.07±1.43 , 两组经t检验 , t=8.72 , p< 0.01 。说明瘢痕组织ⅰ/ⅲ 型胶原比值明显增高;治疗后ⅰ/ⅲ比值为11.33±2.07 , 与治疗前相比 , t=2.04 , p >0.05 ,  , 表明ⅰ/ⅲ胶原比值经1个疗程治疗有降低趋势 , 但无统计学意义 。
5.光镜显示瘢痕疙瘩组织表皮突减少 , 甚至消失 , 真皮层胶原纤维大量增生 , 呈旋涡状 , 玻璃样变性 。成纤维细胞数目增多且排列不规律 。早期病变有丰富毛细血管及炎细胞浸润 , 长期病变真皮乳头层几乎消失 , 血管大多闭塞 。电镜下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形态肥大 , 胞质内充满大量粗面内质网 , 高尔基体发达 , 核变大 , 染色质不均匀 。ta治疗后成纤维细胞胞质内细胞器开始萎缩 , 微丝增多 , 纤维细胞数目相对增多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