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讨治疗淀粉样变的新途径,我们采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得宝松)肌内注射联合雷公藤多甙口服,治疗了44例原发性苔藓样皮肤淀粉样变患者,现报道如下 。

文章插图
一、临床资料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与雷公藤多甙联合治疗44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临床观察】 1.病例选择:选择1996年12月至1998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患者44例,其中男25例,年龄(53±13)岁;女19例,年龄(48±12)岁 。病程最长30年,最短1年 。全部病例取皮损经病理刚果红染色证实 。入选患者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正常;无应用皮质类固醇禁忌证;在3个月内未进行过系统治疗,1个月内未应用过外用药物 。
2.临床评价依据:根据患者皮损部位角化程度、丘疹形态、颜色及瘙痒程度评分,每项按无、轻、中、重评为0、1、2、3分 。将4项得分相加,即患者的临床评分 。根据临床评分将患者分为轻、重2组,1~8分为轻症组,20例;9~12分为重症组,24例 。每例患者在治疗前检测血清ige,根据ige水平将重症患者分为2组,高于正常人群血清ige水平的列入高ige组,共16例;低于正常水平的为低ige组,共8例 。
二、治疗方法及疗效判定
首次肌内注射得宝松1ml(二丙酸倍他米松5mg+倍他米松磷酸酯钠2mg),口服雷公藤多甙,0.2g每日3次 。每2周复查1次,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酌情递减雷公藤多甙用量,至2~3个月后改为0.1g每日2次,维持治疗 。根据临床评分的消退率将疗效判定标准分为4级 。痊愈:消退率为100%;显效:消退率为60%~99%;有效:消退率为30%~59%;无效:消退率<29% 。
三、结果
1.44例患者治疗2周后显效2例,有效14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36.4%,临床评分平均消退30.7% 。2个月后痊愈1例,显效23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7.3%,临床评分消退率57.3% 。
2.24例重症患者中,高ige组血清ige水平为(339.8±180.03)iu/ml,低ige组ige为(31.03±25.05)iu/ml(正常人群血清ige水平为(73.90±33.81)iu/ml) 。治疗2周后2组临床评分消退率分别为33.3%及13.9%;2个月后分别为66.0%及42.7%,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75.5% 。
3.复发:有2例重症患者在治疗开始后2个月左右停药,停药时临床评分是疗前的38.9%,停药1周后复发,至1个月左右临床评分恢复到疗前88.9%的水平 。其余坚持用药的患者均未见复发 。
4.不良反应:1例患者在注射得宝松1d后出现面部潮红,心跳加快,血压13.5/9kpa,既往无高血压病史 。3d后症状消失,血压恢复正常 。另有1例于治疗后4周出现白细胞一过性降低,由6.0×109/l降至3.5×109/l,雷公藤多甙减量后恢复正常 。
四、讨论
长期以来,皮肤淀粉样变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代谢性疾病[1,2] 。因病因不明,在治疗上常以对症治疗为主,导致疗效不佳,易反复发作 。近几年来,国内外学者提出淀粉样变的发病与患者机体的免疫异常有关[3,4] 。我们通过得宝松与雷公藤多甙联合治疗44例皮肤淀粉样变患者后发现,在治疗开始2周后治疗的总有效率为36.4%,2个月后总有效率达到77.3%,重症高ige组达到87.5%,只有2例重症患者因过早停药而复发 。说明免疫学治疗对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治疗是有效的,疗效较持久稳定 。
我们同时注意到,16例高ige患者均为重症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而一些临床表现重,血清ige水平正常的患者治疗效果却不十分显著 。2组临床评分消退率在治疗开始后2周及2个月时相差均在20%左右 。这表明了在免疫学因素占主导地位的患者(ige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中,免疫治疗效果较好;而在其它致病因素占主导地位的患者(ige水平与病情无相关)中,免疫治疗效果则不理想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兄妹三人同患隐性遗传性全身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 无环鸟苷与泼尼松联用治疗带状疱疹40例
- 白癜风合并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一例
- 两个家系单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Weber-Cockayne亚型的基因突变
- 他骨化醇软膏与17α氢化可的松霜对照治疗银屑病
- 肉芽肿性松弛皮肤特殊类型的蕈样肉芽肿一例
- 复方青黛胶囊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 外用斑蝥白酒液致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伴肾炎和膀胱炎二例
- 眼部保养妙招轻松去皱
- 轻轻松松赶走你的鱼尾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