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舒婷:从灯泡厂女工到国宝级诗人,她对教授丈夫“约法三章”

点击关注 , 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舒婷|舒婷:从灯泡厂女工到国宝级诗人,她对教授丈夫“约法三章”
本文图片

舒婷
舒婷是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 , 她创作的《致橡树》《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神女峰》等诗作 , 被广大读者所熟知 。
舒婷创作的《祖国啊 , 我亲爱的祖国》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 《致橡树》入选大学语文教材 。 她是朦胧诗的代表人物 , 被诗歌评论家誉为国宝级诗人 。
鲜为人知的是 , 舒婷初中仅上了两年 , 还当过灯泡厂的女工 。 成名后舒婷嫁了一位大学教授 , 为写出好诗 , 她曾与教授丈夫约法三章……
01
舒婷原名龚佩瑜 , 1952年出生于福建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 在厦门鼓浪屿长大 。 她的爷爷早年留学日本学习法律 , 擅长画菊花 , 在东京办过画展 。
舒婷的父亲喜爱诗词 , 在银行工作 , 她的母亲解放前毕业于女子中学 , 后来成为一名会计 。
舒婷|舒婷:从灯泡厂女工到国宝级诗人,她对教授丈夫“约法三章”
本文图片

舒婷与父母及哥哥、妹妹
舒婷上面有一个哥哥 , 下面有一个妹妹 。 在舒婷模糊的记忆里 , 爷爷经常抱着一本《唐诗别裁》 , 教3个孙子孙女学唐诗 。
老人念一句:穿花蛱蝶深深见 , 点水蜻蜓款款飞 。 舒婷兄妹也跟着念 , 三人不知其中意思 , 只当儿歌背诵 。
那时舒婷最盼望爸爸下班回家 , 傍晚父亲一进家门 , 经常像魔术师一样从包里变出几块小蛋糕 , 或一捧奶糖 。 舒婷和哥哥、妹妹就像欢快的小燕子 , 叽叽喳喳 , 又蹦又跳 。
然而 , 他们一家的幸福很快被打破了 。
1957年运动来临 , 舒婷的父亲遭受不公正待遇 , 被下放到福建三明煤矿劳动 。 迫于单位压力 , 及以担心儿女的未来 , 舒婷的父母无奈离婚了 。
从此舒婷与妹妹跟随妈妈生活 , 哥哥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 好端端的家四分五裂 。
舒婷|舒婷:从灯泡厂女工到国宝级诗人,她对教授丈夫“约法三章”
本文图片

舒婷出生的老宅
外婆心疼舒婷和妹妹 , 经常给零花钱让她们买冰棍、租连环画 , 或去看电影 。 然而生活里没有父亲 , 舒婷感受不到快乐 。
8年后 , 父亲终于回来了 , 曾经西装革履 , 天天打发蜡的他 , 皮肤黝黑 , 头发干枯 , 穿的是粗布劳动服 。
街道上网开一面 , 给舒婷的父亲安排了一份工作:拉着板车从火车站往渡口运货 , 每天拉着数百斤的货物往返4趟 , 总路程超过20公里 。
舒婷心疼父亲 , 星期天她叫上妹妹帮父亲去赶车 。 担心连累女儿 , 父亲几次赶姐妹俩回家 , 舒婷和妹妹就是不走 。 父亲哭 , 姐妹俩也哭 。
中午的时候 , 父亲心疼女儿 , 买来花生浆和香喷喷的肉包子 , 因为心情不好 , 3个人咽得都很艰难 。
1969年 , 17岁的舒婷正在厦门一中读初二 。 突然学校停课了 , 她响应号召去福建省上杭县太拔公社院田村插队 。
舒婷|舒婷:从灯泡厂女工到国宝级诗人,她对教授丈夫“约法三章”
本文图片

舒婷
舒婷|舒婷:从灯泡厂女工到国宝级诗人,她对教授丈夫“约法三章”
本文图片

舒婷与同一生产队的插队青年
离开鼓浪屿时 , 父亲叮嘱她: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 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学习 。 舒婷用力地点点头 , 临出门她又往背包中塞进一本唐诗 , 一本李清照的词集 。
02
太拔公社距离上杭县30多公里 , 属于闽西南山区 , 当地主要种植烟叶、小米椒、茶叶、柚子 , 自然条件比较差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