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方面无话可说,他设计的西雅特Leon有很多细节方面值得关注,比如倾斜度更大的A柱带来了较小的盲区,全隐藏式的雨刮器不但显得更加美观,同时也可以降低风阻系数 。隐藏式的后门把手并不多见,后来国产的奇瑞A3就借鉴了类似的设计风格 。车尾部分的造型同样充满了圆润感,小开口的布局形式提高了整体度,而且尾箱也更容易关闭和打开,因此深得女性用户的喜爱 。
不知道你是否认同,德·席尔瓦设计的车型在耐看度方面绝对出色,我想这也是为何他最终会一路高升大众集团的主要原因吧 。
德·席尔瓦之西雅特所有作品
SEAT Salsa & Salsa Emoción (2000) 
SEAT Tango roadster/spyder/coupé/Racer (2001) 
SEAT Ibiza (2002) 
SEAT Córdoba (2002) 
SEAT Altea Prototipo (2003) 
SEAT Altea (2004) 
SEAT ToLEDo (2004) 
SEAT León (2005)
■ “套娃”概念由奥迪A6开始蔓延
2002年,由于西雅特出色的表现加上彼得·希瑞尔入主大众集团,德·席尔瓦接手奥迪设计部门,同时监管兰博基尼、西雅特等品牌的设计大权 。在此期间,德·席尔瓦才真正被中国车迷接受并认识,众所周知,奥迪是一个强调技术和机械的品牌,其产品质素向来不比奔驰和宝马差 。但是在当时,奥迪在外形设计上的存在感并不强,这也导致它无法提升在高端消费群体中的形象 。大众集团深信德·席尔瓦能够为奥迪的外形设计带来脱胎换骨的变化 。后来,事实证明德·席尔瓦做到了 。
2003年,和当时大众集团总裁毕睿德(Bernd Pischetsrieder)私人关系较好的前奔驰首席设计师居纳克(Murat Günak)空降大众集团设计部门,领导整个集团的设计团队,而彼得·希瑞尔的地位瞬时类似于“二当家”的角色 。由于彼得·希瑞尔离开奥迪,2003年,德·席尔瓦被居纳克提升至奥迪设计总监的位置 。2006年,毕睿德因财务问题被文德恩取代,居纳克也离开大众集团 。
奥迪A6(代号为C6)
德·席尔瓦在奥迪首款设计作品是2004年日内瓦车展问世的奥迪A6,新奥迪A6是德·席尔瓦一生中不可或缺的杰作 。尤其是可以形成经典的盾形“大嘴”中网格栅,奠定了之后奥迪家族样貌 。德·席尔瓦是一位重视品牌设计基因的大师,他在阿尔法·罗密欧和西雅特时都曾通过重新设计格栅来改变车型甚至整个品牌的设计风格 。
在面对守旧、严谨的奥迪时,德·席尔瓦认为,格栅是一个立体的品牌形象的体现,它应该和家族其他车型保持一致,不应该是独立存在的 。结果是,以前那个不功不过的奥迪前脸没有了,张着大嘴的各系奥迪开始了对德系“双B”展开正面冲锋 。某种意义上来说,日后被落为“套娃”的奥迪设计思路逐渐影响整个欧洲正是受德·席尔瓦的影响 。
关于家族基因,德·席尔瓦如是说:“对我来说更长远的任务就是在不断增加的款式范围内建立一种家族似的相似性,同时还要强调每款汽车的独特个性和特征 。尽管这个问题看起来有些自相矛盾,但是它会很自然地被解决 。我们可以把品牌形象类比于人类家族定义基因DNA 。这就会在结构、风格和细节上产生一种美学和艺术上的突破,从而为新的奥迪款式定义设计框架 。”
这一代奥迪A6外观设计依然圆润,不再显得臃肿,增添了些动感 。在设计初期以概念车Nuvolari夸张的梯形中网为主要风格的样车给人们带来的恐惧感多于快乐 。经过德·席尔瓦带领团队精心雕琢,大量镀铬装饰加强豪华感,梯形中网和“V”字形发动机盖表现出强烈的自信,这样刚硬的设计争取到男性顾客的欢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