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版的《DSM-IV-TR》的定义 , 边缘性人格疾患的主要征状如下:
1. 疯狂努力以避免真实或想像中的被放弃 。
2. 不稳定且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 , 特征为变换在过度理想化及否定其价值两极端之间 。
3. 认同障碍:自体形象(self image )或自体感受(sense of self)持续明显不稳定 。
4. 至少两方面可能导致自我伤害的冲动行为 。
5. 一再自杀的行为、姿态、威胁 , 或自伤行为 。
6. 由于心情过度易于反应 , 情感表现不稳定 。
7. 长期感到空虚 。
8. 不合宜且强烈的愤怒 , 或对愤怒难以控制 。
9. 短暂与应激有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症状 。
以上9点 , 满足其中的5条或更多便可诊断为边缘性人格障碍 。
太太看后坦言自己确实存在这些问题 , 而且绝对不少于5条 。 先生评估后惊讶地说:“没想到她居然每一条都有 , 她的情况是不是很严重?李老师 , 你一定要帮帮她 。 ”
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一类很容易被忽略的心理疾病 , 因为当事人缺乏自知力 , 并不清楚自己真正的问题 。 他们往往因为情绪问题、亲密关系问题、职业发展问题、人际关系等问题来进行心理咨询 , 就如丁太太 。 她来咨询婚姻问题 , 如果诊断不够准确 , 没有针对性 , 就会影响到咨询效果 。
边缘性人格障碍者本身对关系不确定 , 没有一个稳定的关系模式和认知 。 在咨询中 , 当其极度崇拜咨询师时 , 就会盲目地幻想 , 把咨询师幻想成一个很完美的人;不过有时候她又会把咨询师贬得一文不值 , 她会说你不好 , 你不是一个好人 , 但攻击的同时她又离不开你 , 她可能天天说你不好 , 但是天天又想找你 。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不只是对心理咨询师 , 在生活中他们也是这样对待亲密关系中的人 , 他们的困扰最主要的表现在关系上 。
▼ 有以下几个表现特征:
我随时有可能被抛弃 , 所以我要努力
这种人会以一种疯狂努力的方式去避免真正的或是想象出来的被抛弃的可能性 。
如文中的丁太太 , 由于缺乏安全感 , 她极度害怕被先生忽略和抛弃 , 却又总是抑制不住地想象着随时可能被抛弃 。 为了避免这种随时可能的被抛弃 , 她要么宁愿先放弃这段关系 , 要么会在关系中努力地去做 , 做什么呢?控制!
争取让所有的事件自己都能够把控到 , 争取让所有的人都被自己控制住 , 一旦有一些事件是自己不知道的 , 或是一些环节是她不知道的 , 比如先生出差时没接到自己的电话 , 这就相当于他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中 , 她就会变得很慌张 , 她的电话就会不断来 , 她要详细地知道你现在哪儿 , 你在干什么 , 你和谁在一起 , 你心中此刻是否有她 。 因为随时都有被抛弃感 , 所以她要努力做到全面的控制 。
所以 , 有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人在与人的相处时象八爪鱼一样地抓住你不放 , 他周围的人甚至会感受到爱如潮水一样把你淹死 , 他是对你好 , 打着对你好的大旗 , 但是你是那么的不舒服和充满压抑感 。
打着旗号是对你好 , 她也坚定地认为这是为你好 , 做很多的事就是为不被忽略 , 这后面的动机是她害怕被抛弃、被忽略 。 这种被抛弃、被忽略有可能是现实存在的 , 也可能是子虚乌有的 , 但无论这是不是现实存在的她都会很在意 , 很紧张 , 所以她会很努力地去做一些事情来预防她担心的事情发生 。
因为害怕被抛弃 , 所以要努力地变成一种控制性人格 , 脾气暴躁 , 所有的事情都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 , 达不到就不行 , 打着爱的旗号 , 以关心别人名义来控制别人 , 极度没有安全感 , 其结果是亲密关系和人际关系的混乱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婚姻|结婚以后,遇到心动的人,只有一条路能走
- 都说:“婚姻是女人第二次投胎。|好的婚姻,就是一直相伴,不离不弃,能给予彼此最大的支持与鼓励
- 张爱玲讲: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 对待婚姻和感情,最重要的在于专一
- 如今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 陪你到老的是你的伴侣,伴侣才是真心实意对你好的那个人
- 女人到了中年以后 好的婚姻,需要男女共同维系,彼此同心,用心经营感情
- 离婚|儿童心理咨询:在父母离婚纠缠中,孩子会有什么感受
- 读者来信如是说:和前夫自由恋爱并结婚 伴随着婚姻生活的行进,我的刁蛮任性,难免会让前夫有所不满
- 贤惠的品质,是女人立足婚姻的根本
- 一直以来 优质婚姻的前提是双方的爱和责任
- 美好的婚姻中 美好的婚姻中,两个人之间感情肯定是会变得越来越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