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牛病市场大爆发前夜:胶原蛋白市场爆红背后发生了什么?( 二 )


也是在同一年 , 中国台湾的双美公司(SUNMAX)与大陆签订4年23亿新台币的代理商合同 , 双美胶原蛋白自此开始进入大陆市场 。 双美的超级猪(特殊工艺的小乳猪)原料与技术上的优化 , 使得致敏的端肽得以被消除 , 双美也一跃成为美容界的“扛把子” 。
此后十年 , 双美成为国产胶原蛋白的“佼佼者” , 但这一切止步于注射使用的胶原蛋白 。 在銘丰资本合伙人王莘亮看来 , 胶原蛋白是一个比较大的材料 , 不仅历史悠久 , 且产品多元、用户广泛 。 市场的“古早产品”胶原蛋白肽早已风靡全球 , 以欧洲、日本为首要发展地带 , 后期出现的骨填充、人工骨、牙科植入等在医疗领域亦应用广泛 , 更何况当下风靡的胶原蛋白面膜 。
注射的医美产品 , 向下扩展到食品领域 , 向上进军医疗领域 , 市场范围可见一斑 。 用户在扩张 , 需求亦在增加 , 但扩大意味着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 在医美深度用户白可看来 , 当下市场的胶原蛋白产品种类繁多 , 含金量也不好把握 。
以面膜为例 , 胶原蛋白面膜均价在10--20元/片不等 , 营销中常常打出“械字号面膜”的字样 , 但实际上 , 噱头大过实际的效果 , 与普通面膜相比所谓功能优势并未凸显 。
中整协理事、中国抗衰老医美专家刘红梅表示 , 械字号面膜并不存在 , 早在2020年1月2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化妆品科普:警惕面膜消费陷阱》公告中就有体现 , 所谓“械字号面膜”的概念 , 医疗器械产品也不能以“面膜”命名 。 妆字号面膜亦不能使用“医学护肤品”、“药妆”、“医美面膜”等有医疗作用的词汇 。
换句话说 , 它最大的作用就是降温、补水 , 并没有药理免疫或者代谢的功能 。 相反 , 医疗冷敷贴则受制于国家药监局监管条例了 , 备案是第一步 , 也不能以修复、美白来命名 。
那古早产品胶原蛋白肽呢?日本药妆盛行 , 胶原蛋白肽更是风靡一时 。 近年来 , 网红带货 , 小红书、抖音等多平台推送 , 在食品领域更是爆火 。 鱼目混珠之下的护肤品、食品领域衍生多样的品种 , 是否有用 , 依旧是众人的困惑 。
2013年 , 央视《焦点访谈》曾经做过一期报道 , 揭露了口服胶原蛋白产品的实际效果 , 本质上并无美容功效 。 业内人士称 , 胶原蛋白肽工艺并不难 , 因此也出现上述的情况 , 杂牌军多于正规军 , 小作坊出来的可能是暴利的代名词 。
下沉市场用户依旧 , 高端领域技术在进步 , 那么胶原蛋白的技术壁垒在哪?谁在掌握技术?谁又在掌控生意?
02 产业端:胶原蛋白爆红前奏
1981年 , 全球第一支医美胶原蛋白注射剂ZydermⅠ获FDA批准 。 一直以来动物胶原蛋白占据行业主导地位 , 各家胶原蛋白的竞争力都体现在如何提取更优质的动物原料 。 双美得益于先天的技术优势(特殊的乳猪原材料、优化的去端肽技术) , 占据大部分大陆市场 。
锦波生物的“重组III型人源化胶原蛋白冻干纤维”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 则得力于技术的进步 。 从动物胶原蛋白向人源化胶原蛋白突破 , 一切变得更具创造力 。 据《财健道》了解 , 除锦波生物以外 , 还有数家药械公司进入临床申报、报证审批等阶段 。
“现阶段的胶原蛋白 , 科学已有突破性进展 。 ”王莘亮如是说 。
除此以外 , 作为胶原蛋白支撑力的交联工艺开发也具有挑战性 , 现有与蛋白质有关的交联剂仍会产生多样的不良反应 。 透明质酸(玻尿酸)当初同样经历了从天然提取到逐渐摸清高产率表达条件 , 最终实现量产 , 成为医疗美容行业的“王者” 。 对于透明质酸来说制备高产菌株更有挑战性 , 当年华熙生物(688363.SH)通过重点攻关筛选出合适菌株 , 迅速在山东建立基地规模化生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