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牛病市场大爆发前夜:胶原蛋白市场爆红背后发生了什么?( 三 )


如何胶原将蛋白产量放大至公斤级甚至吨级 , 对工艺流程上是个“challenge” 。 胶原蛋白量产路径仍比较模糊 , 一些企业获得的胶原蛋白产品内毒素含量高 , 如何提纯、如何大规模稳定地生产 , 仍有可优化的空间 。
除此以外 , 赋予重组胶原蛋白填充剂支撑力并延长体内驻留时间的交联工艺开发也具有挑战性 , 现有蛋白质交联方案还没有形成最优共识 。
在刘红梅看来 , 胶原蛋白有望复刻透明质酸的传奇 , 但仍需要继续探索 。 从工业产品到打入人体 , 还要经历最重要的一步--临床安全和有效性试验 。 用户在助推、技术在迭代 , 每一步都在预示着国产的胶原蛋白市场在爆发 , 潮水的方向在改变 。 人有了、技术有了 , 还差什么?钱在哪 。
【疯牛病市场大爆发前夜:胶原蛋白市场爆红背后发生了什么?】03 潮起:资本下注医美“新”角色
在医美市场每年近30%增长的大背景下 , 医美概念的逐渐普及 , 玻尿酸产品的激烈厮杀 , 都让渠道端非常渴望有新的品类诞生 , 从而打造差异化的垄断 。
而胶原蛋白市场在基因重组技术有所突破后 , 从产品表现形态到渠道的多样性 , 以及消费者的认知度 , 都与当前市场需求衔接得极为顺畅 , 自然隐隐成为玻尿酸之后的第二大“明星”单品 。
王莘亮表示 , 从投资角度来看 , 医美赛道仍然是以技术驱动产品迭代的增长逻辑 。 一是足够有效的技术创新 , 二是有广泛消费者基础的发展赛道 , 这两点是胶原蛋白市场火起来的原因之一 。 中整协理事黄益明提到 , 胶原蛋白市场的重新兴起 , 跟近年来国内医美市场的合规性越来越被重视密不可分 。
此前国外品牌无论是先发优势还是营销能力都远超国内品牌 , 但在2019年前后不断趋严的医疗器械管控合法合规的大背景下 , 类似于菲洛嘉之类的国外妆字号水光产品的应用受到限制 , 出现了一个需要被填补的市场空间 , 国产品牌应势而上 。
新一代胶原蛋白技术在避免了原本免疫原性的缺点后 , 从食品到医美再到医疗三个不同的场景下 , 都有不错的应用出现 。 胶原蛋白的热度重新上升 , 春风乍起 , 也吹皱了关注医美的资本江湖 。
2022年甫一开始 , 敷尔佳和创尔生物就先后更新招股说明书 , 一家冲击创业板 , 一家转战北交所 。 4月 , 华熙生物(688363.SH)以2.33亿收购深耕胶原蛋白市场多年的益而康生物;5月 , 巨子生物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6月 , 锦波生物北交所IPO申请获得受理 。
半年时间内 , 胶原蛋白产业头部公司不约而同走出和资本接轨的步伐 。 密集上市背后 , 是胶原蛋白市场的迅速崛起和吸金效应 。 弗若斯特沙利文相关数据显示 , 我国胶原蛋白产品市场零售额由2017年的97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288亿元 , 年复合增速达到35% 。
疯牛病市场大爆发前夜:胶原蛋白市场爆红背后发生了什么?
文章图片

其中 , 重组胶原蛋白由于安全性、功效性以及生物相容性、质量稳定性等优于动物源胶原蛋白 , 渗透率由2017年的15.9%提升至2021年的37.7% , 市场零售额由2017年的15亿元提升至2021年的108亿元 , 年复合增速为63% 。
从各家招股书数据来看 , 巨子生物、敷尔佳、创尔生物、锦波生物近三年来毛利率基本都在80%左右 , 和当初玻尿酸的“挣钱效率”不相上下 , 无怪乎各大器械厂商和品牌蜂拥而至 。 如果把胶原蛋白市场按类别来分的话 , 以食品形态出现的各种胶原蛋白饮品、食品可能是进入门槛最低的赛道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