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血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失血性休克的护理措施( 二 )


转运患者至ICU 。
测定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水平 。
3、严重并发症
危及生命的过敏主要是累及了呼吸、循环,如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休克,死亡率<1%,需要立即处理及呼救 。围术期常见的过敏原包括抗生素、麻醉剂、肌松剂、人工胶体(尤其是明胶类)、术中使用的材料等 。
4、麻醉期间根据过敏的严重程度可以分为5级 。
I. 仅有皮肤表现:红斑、风团、有或无血管性水肿 。
II. 中度:累及多个器官 。皮疹、低血压、心动过速、支气管高反应性(咳嗽、通气障碍) 。
III. 重度:累及多个器官危及生命,需要特殊处理 。循环虚脱、心动过速或者过缓、心律失常、支气管 痉挛,皮肤表现可无或者待血压稳定后才出现 。
IV. 呼吸心跳停止 。
V. 对心肺复苏无反应、死亡 。
5、怀疑过敏者
对于怀疑过敏患者,可在过敏发生后半小时以上时间采血检测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水平 。理想的标本采样需要三份,第一份为过敏发生后半小时采样,第二份为1-2小时高峰时采样, 第三份为24小时后采样,作为基础值进行对照 。
三、感染性休克
排除其他原因,收缩压(SBP)<90mmHg,或平均动脉压(MAP)<79mmHg或SBP下降超过基础值40%或SBP下降超过同龄正常人两个标准差 。
1、感染性休克时组织低灌注的表现有:低血压、少尿、乳酸增高 。
2、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的液体复苏可参照早期液体复苏目标
3、输液种类首选晶体液,酌情补充白蛋白,提高胶体渗透压 。
4、补液过程中需要监测循环和容量,可结合MAP、CVP、尿量,甚至TEE,评估患者液体复苏 时的容量状态 。
5、对于液体复苏不能满足灌注的患者,可加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 。
6、麻醉药物的选择,尽量选择对循环抑制较小的药物,如七氟烷,同时避免麻醉过浅引起术中知晓 。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中心静脉压8-12mmHg,机械通气时CVP可维持在12-15mmHg 。
(1mmHg=0.133kPa)
平均动脉压=65mmHg
尿量>0.5ml/(kg·h)
中心静脉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cv02或Sv02) =70%(推荐级别:B级)
若液体复苏后CVP达8-12cmH20,而Scv02或Sv02仍未达到70%,需输注浓缩红细胞使血细胞比容达到30%以上,和(或)输注多巴酚丁胺(最大剂量至20μg/(kg·min),以达到上述复苏目标(B级) 。
感染性休克的液体复苏
1、一旦临床诊断严重感染,应尽快进行积极的液体复苏,6小时内达到复苏目标 。
2、液体选择:
(1)复苏液体包括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晶体或胶体液,感染性休克时液体首选晶体液(1B级),如果需要超大剂量晶体液来维持血压时,可加用白蛋白(2C级),重症患者尽量避免使用羟乙基淀粉(1C级)
(2)对于疑有低血容量状态的严重感染患者,初始可补充30ml/kg晶体液或者更多,同时根据患者反应性(血压升高和尿量增加)和耐受性(血管内容量负荷过多)来决定是否继续补液(1C级)
感染性休克患者升压药的应用
1. 如果充分的液体复苏仍不能恢复动脉血压和组织灌注,有指征时应用升压药(经积极液体复苏,而平均动脉压仍然低于60mmHg),存在威胁生命的低血压时,即使低血容量状态尚未纠正,液体复苏的同时可以暂时使用升压药以维持生命和器官灌注(推荐级别:E级) 。
2. 去甲肾上腺素是纠正感染性休克低血压的首选升压药(1B级),必要时可加用肾上腺素(B级)或者血管加压素(0.03U/min,但不能作为初始用药) 。
3. 小剂量多巴胺对严重感染患者无肾脏保护作用(B级) 。
4. 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用升压药的患者均应留置动脉导管,监测有创血压(E级)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