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任教的“村小”女校长:留住年轻教师,为农村娃点亮希望

2022年教师节来临之际 , 澎湃新闻推出特别报道“重返出发之地” , 以记录“回归再出发”的学子 。
“我想成为一束光去照亮村里的孩子 , 这是我从教的初衷 。 ”从2012年回到家乡任教至今 , 马立翠扎根农村教育一干就是10年 。
今年33岁的马立翠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 , 如今她是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黄集镇西张庄小学的校长 。
这曾是一所当地人眼中实力垫底的“村小” 。 可就是这样一所学校 , 在马立翠和全体师生的努力下 , 只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 , 教育质量已经大步迈入全镇前三 。
马立翠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马立翠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 今年是自己来到西张庄小学的第四年 。 亲历了这所“村小”的改变 , 她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满怀希望 , 期待自己努力发出的这束光也能在每一个农村孩子眼中闪闪发亮 。
曾经的老师让她坚定从教信念
最终选择当老师 , 马立翠坦言是因为高中时期受“引路人”的影响 。
原来 , 学生时代的马立翠成绩并不好 。 “可能就是没有开窍 , 不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 ”但在高中遇到了一位黄老师后 , 马立翠的人生开始出现改变 。
“黄老师给了我特别多的关注和温暖 , 让我这个原先可能大学都考不上的学生有了信心 。 ”在黄老师的鼓励下 , 马立翠在学习上开始努力赶超 , 并把成为一名老师的理想埋进了心底 。
返乡任教的“村小”女校长:留住年轻教师,为农村娃点亮希望
文章图片
马立翠在上课
考上师范类专业后 , 马立翠也憧憬过日后留在大城市工作的场景 。 但在心里 , 她始终放不下自己的故乡 。 “如果我们都不愿意回去 , 农村孩子的命运又靠谁来改变呢?”最终 , 大学毕业的马立翠选择回到家乡郓城县黄集镇 , 2015年她成为一名在编教师 。
如愿以偿的马立翠更加珍惜这份职业 , 她认真备课 , 用心对待学生 。 不少人曾问她为什么对学生那么好 , 马立翠总是说因为在自己的学生时代 , 曾有一位老师也是这样做的 。 “每当我看到孩子们不好好学习 , 内心就很着急 , 希望能唤醒他们 。 我希望像黄老师一样把温暖传递出去 。 ”马立翠说 。
刚参加工作时 , 马立翠担心自己教学经验不够 , 课下她默默付出了很多努力 。 2015到2019年 , 她在黄集镇中心小学任教期间 , 所带的班级结业时成绩总会在镇上排名第一 , 这也让当时的学校领导看到了这位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
千方百计留住年轻老师
2019年8月 , 马立翠的职业生涯迎来了拐点 。 她被调到黄集镇位置最偏远的西张庄小学 , 成为当时全县最年轻的女校长 。 虽然有了更大的施展才华的空间 , 但摆在马立翠面前的却有很多现实难题 。
“从当时来看 , 西张庄小学是全镇乃至全县都排名垫底的学校 。 ”马立翠从担任校长伊始便意识到 , 自己面临的挑战难度一定不小 。
虽然有了心理准备 , 但西张庄小学当时的现实条件比马立翠想象的还要差 。
这是全镇最偏僻的一所学校 , 不仅通往学校的土路崎岖难行 , 在地图软件上也搜不到 。 马立翠告诉采访人员 , 最近的公交站离学校有5公里 , 在修路之前 , 路是坑坑洼洼的 , 师生们来学校往往是“晴天一身灰 , 雨天一身泥” 。
更令马立翠担忧的是当时的教师队伍状况 。 因为学校偏远、条件艰苦 , 师资不足一直是制约西张庄小学发展的瓶颈 。 马立翠刚上任时 , 全校300多名学生只配了17位老师 , 其中还包括6位代课老师 , 如此失衡的师资配比让马立翠寝食难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