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昨日本土新增降至千例以下;为何近期我国新冠疫情此起彼伏?吴尊友发文( 二 )


2. “内防反弹”面临的新挑战
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出现 , 使得隐匿性传播更为常见 , 也为防控增加了难度 。
隐匿性传播 , 也给新冠传播扩散蒙上了“神秘”色彩 。
我们对隐匿性传播的认识还非常有限 。 不清楚隐匿性传播究竟是如何发生的 。 但凡查不到源头的感染 , 都可以归结于“隐匿性传播” 。
前一段时间 , 全球著名华裔医学科学家何大一教授报告新冠病例“治愈”后复阳并造成传播的现象 , 值得我们再思考 。
他报告了十例新冠感染者 , 在连续服用辉瑞公司新冠特效药5天(治疗的标准疗程为5天) , 治疗第4天症状消失 , 并随后在第5天、第7天连续两次采样检测 , 核酸均为阴性 。 病人治愈“康复”了 。 他并没有就此停止观察 , 而是继续每天采样检测核酸持续观察一段时间 。 他发现 , 其中3人在停药出现连续核酸阴性后 , 有出现了核酸阳性 , 而且还传染给了家庭其他成员 。
如果这些病例不是以科学研究为目的 , 不是进行持续的每天观察一段时间 , 可能就无法发现他们“复阳” , 被他们传播的感染者 , 也就成为没有感染源头的“隐匿性传播” 。
类似的现象 , 其实在中国早就发现了 。 去年年初 , 在某省开展新冠疫情溯源调查 , 在锁定的几位重点人员中 , 每日进行核酸、IgA和IgG检测 , 发现个别人的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和阳性交替出现 。 在强调采样质量后 , 仍然有核酸阴性和阳性交替出现的现象 。
同样 , 在今年年初的北京冬奥会期间 , 也发现类似情况 。 在连续十多天的每日核酸检测中 , 多个感染者每人出现了连续3到5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阳性间隔出现的现象 , 即核酸检测阳性的前一天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 。 而且每次核酸检测阳性的Ct值都在35以下 , 基本可以排除假阳性 。 参加冬奥会的检测人员都是经过严格筛选、训练和考核的 , 特别是在出现1-2次阴性、阳性交替后 , 会更加认真仔细 。 而且 , 这些检测结果都由专家小组共同分析、讨论再确定 。 因此 , 采样和检测操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 换句话说 , 这种部分感染者出现核酸检测阴性、阳性交替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
如果这些感染者不是每天都做核酸检测 , 假设特别巧合 , 在平常的生活中 , 这些人就赶上阴性那天去做核酸检测 , 而阳性那天都没有去做核酸检测 , 他们的核酸检测结果记录全都是阴性 , 由他们在阳性那天造成传播的感染者 , 也就成了“隐匿性传播” 。
至于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新冠感染者中部分人出现核酸检测结果阴性、阳性交替的现象 , 目前还不清楚 , 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
这种阴性、阳性交替的现象在“隐匿性传播”中究竟发挥了多大的作用 , 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这种现象的存在 , 无疑给新冠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 。
新民晚报(xmwb1929)综合国家卫健委、@吴尊友ChinaCDC、北京日报
【新冠疫情|昨日本土新增降至千例以下;为何近期我国新冠疫情此起彼伏?吴尊友发文】编辑:唐梦葭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