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包袱,扔了会怎样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新生活方式研究院
文章图片
作家郑执曾发过一条名为“最亲密的朋友”的微博 , 那个被他称为“最亲密的朋友”的人 , 是他的搓澡师傅 , 对方嘱咐他 , “近期疫情防控 , 先不要来澡堂了” 。
即便生活在北京 , 去大众浴池搓澡仍是郑执不变的坚持 , 不忙的时候 , 他一周至少去一次 。 郑执也去过一些上档次的浴池 , 但体验下来 , 还是觉得大众浴池好 。 那些花里胡哨的浴池只是外观好、零食多 , 但核心技术不行 。
所谓核心技术 , 就是搓澡技术 , 所以郑执宁可挤点 , 也要去大众浴池搓澡 。 “人多的时候 , 大爷们就跟下饺子似的 , 一屋子人在池子里挤着 , 我绝对算里面的年龄下限 。 去了最好先在休息区躺椅占个座 , 占好再进去搓 , 搓完搁那儿一躺 , 还能歇会儿 。 ”
郑执不是一个照着作家模子生活的人 ,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灯前纸背 , 台上台下 , 不用非逼自己挂相 , 毕竟人生已经严肃到令大部分欢愉都显得太过短暂 。 ”
文章图片
人生已经严肃到令大部分欢愉都显得太过短暂 。 /受访者
在写作之外 , 郑执更热衷于探讨点别的 。 除了搓澡 , 他还爱看土味视频、健身、骑摩托车、养猫 , 闲来无事就会反复观看几部热播的东北连续剧 。
他会把大皮搂儿(皮夹克)敞开怀 , 露出T恤上范德彪的形象 , 底下一行字 , 写着“辽北地区著名狠人”;手机壳是马大帅那句“你得支棱起来”;他还会在买到《乡村爱情》手办后 , 兴奋得像个孩子 。
文章图片
郑执喜欢反复观看几部热播的东北连续剧 。 /郑执微博
前几年 , 郑执下定决心戒了酒 。 以前喝酒时 , 他经常在前一天信誓旦旦地说“再喝是狗 , 话撂这了” , 第二天又反悔 , “好好一个酒蒙子 , 为啥说这种话” 。
戒酒之后 , 郑执坦言戒酒确实让自己真正看清了身边的一些人 , 因为“之前看他们都是重影儿的” 。
郑执身上有种复杂性 , 耐人寻味 , 用东北话来讲 , 他是一个“很有嚼头的人” 。
他有世俗的一面 , 懂得如何享受生活 , 大大方方承认写作就是为赚钱 , 积极投身滚滚红尘;同时 , 他也自认是个悲观的人 , 这种悲观无关经历 , 更像是骨子里自带的某种基因 , 一贯如此 。
郑执坦言为了谋生曾写过一些“短的、轻浮的、谄媚的 , 懒得动脑也不走心的文字” , 对于过往 , 他堕甑不顾 。 对他而言 , 不掩盖过往是他对自己最大的诚实 , 当缺钱的日子过去 , 他再次拾起严肃文学 , 每天起床先照镜子 , 告诉自己这次就一个要求——“要脸” 。
他在意那些被时代抛下的人 , 那些在潜艇服过役的精神病人、沈阳机场寂寞的驱鸟员、被恶臭萦绕的失意小说家……
他的文字散发出东北老工业城市所特有的铁锈味 , 但这铁里带血 , 每当他描写完如梦境般琐碎的美好后 , 总是一个猝然坠落 , 只余漫长的钝痛 。
一路走来 , 郑执一脚踩泥 , 一脚踏雪 , 一如他的性格一半是海水 , 一半是火焰 。 现在的郑执 , 褪去写作初期的惊慌 , 那段深夜里追问“写作能否养活自己”的生活 , 早已恍如隔世 。
在小说《仙症》的结尾 , 郑执曾表达出自己在彼时彼刻的情感诉求 , 那便是“不再被万事万物卡住” , 但他心里十分清楚 , 人生没有坦途 , 无序才是生活的本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这个地方越大越有福?其实这2点才是福气的象征,快看有你家娃没
- 爷爷找的“新老伴”,和我爸爸争财产,老年人的爱情,总是犯糊涂
- 女性气色好,多吃的好食物,美容养颜、活血益气,身体更好了
- 宝宝爱穿家长的鞋和衣服,享受乐趣的同时别忽略了这几点
- 结婚|心理学:为什么男生不愿意跟“长得好看”的女生结婚?
- 女性预防衰老,常吃的好食物,美容养颜、增强体质,肌肤更细腻了
- 秋天女性都爱美,适合吃的好食物,排毒养颜、抗衰老,营养又瘦身
- 交广会客厅|指挥台上的战“疫”夫妻
- 成熟的女人看着更美了,“黑寡妇”穿抹胸上衣太迷人,不遮不行
- 有国民媳妇之称的她,婚后就不再拍戏,女儿6岁了才举行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