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办葬礼,真相只有一个

在北京郊区的某追思堂内 , 举行了一场特别的「葬礼」 。
仪式庄严肃穆、来宾身穿深色服装 , 只有躺在棺材里的主角 , 还在一起一伏地呼吸 。
这场「葬礼」的主角叫路桂军 , 是清华长庚医院资深的疼痛科医生 , 在临终关怀领域工作了数十年 。
活人办葬礼,真相只有一个
文章图片
路桂军医生
在他的安宁病房科室 , 患者的死亡率是百分之百 。
活人办葬礼,真相只有一个】每天和临终病人谈论生死是他的工作 。
他不止一次受到过这样的质问 , 你又没死过 , 你凭什么和我讲生死?
于是 , 在48岁那年 , 路桂军在有生之年为自己办了一场「葬礼」 。
亲自送走了很多病患 , 可当路桂军自己躺进棺材时 , 却感觉到了与送别他人完全不同的感受 。
当入殓师柔和擦洗他的身体时 , 路桂军内心充满自责:“我并没有善待跟随了自己四五十年的躯体 , 也没用心内观过自身 。 ”
活人办葬礼,真相只有一个
文章图片
本以为面对生死 , 会比别人多了一些勇气 , 而在最后的「血亲诀别」环节 , 当妻子俯下身 , 双手捧住路桂军的脸 , 当儿女的眼泪滴在他的身上时 , 路桂军再也受不了了 。
活人办葬礼,真相只有一个
文章图片
这也是路桂军葬礼的意义:
我们可以谈论生死 , 但永远会定格在第三人称 , 没有人习惯于在“你”“我”之间谈死 。 好像死跟我们没关系 。 世界上谁都会死 , 唯独我不会一样 。
路桂军用葬礼把“他死” , 拉近成“我死” 。 因为死亡和每个人都有密切关系 , 它可能随时来找你 。 直面死亡 , 讨论死亡 , 一旦遇到突发事件 , 会多一份理性少一分惶恐 。
而作为安宁医护工作者 , 路桂军又用“葬礼”把“我死”推延到“他死” 。
路桂军希望 , 他的同事们都能设身处地的想到病人所处的情况——虽然没真正死过 , 但死亡是有共性的 , 这样才能有勇气和临终者一起直面生死 。
中国的安宁疗护 , 一直不容乐观 。
2019年中国全年死亡人口是998万 , 但是真正得到安宁照顾的只有0.3% 。
一个原因是 , 中国人忌讳谈生死 , 面对重病的亲人 , 我们习惯性说 , 一定会好起来的 。
然后砸锅卖铁也要治病 。 大家都没有勇气问问患者本人 , 如果生命真的来到了终点 , 最想怎么过 , 最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活人办葬礼,真相只有一个
文章图片
另一个原因就是传统的医疗模式 , 医务人员的职责是救死扶伤 , 只要有一线生机就要全力以赴 。 那如果患者连一线生机都没有了 , 到底该怎么办 , 其实医生也是茫然的 。
路桂军见过太多晚期病人 , 尤其癌症晚期那种痛不欲生的惨状 , 恐怖如魇 。 他听过很多这样的哀求:“大夫你行行好吧 , 让我安乐死吧!”
路桂军也见过崩溃的医生 。
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呼吸困难 , 一直在用笔写给大夫:救我 , 救我 , 我不想死 , 求你救救我!
大夫当即崩溃 , 打电话给路桂军:“老路 , 你到病房来一趟 , 我实在受不了了!”
学医8年 , 临床工作7年 , 所有的老师都教给医学生要救死扶伤 , 却很少教过他们如何对待死亡 。
活人办葬礼,真相只有一个
文章图片
路桂军说 , 其实让人欣慰的是 , 随着医学发展 , 控制身体的疼痛和不舒适 , 难度并不大 。 现在早已有了比吗啡更好的止疼药 , 效果更好 , 成瘾性更轻 , 患者已经完全不用担心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