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型 知名男星“最无效减肥法”遭群嘲:为啥你认真努力,依旧活成积极废人?( 二 )


比如减肥中的胡海泉 , 戒掉了米饭 , 就觉得自己真是太自律了 , 必须偶尔吃点多油的牛肉犒劳自己 。 要是电子秤上的数字再减少一点 , 那非得吃顿火锅补一顿 , 才有力气继续减 。
我有时也是这样 , 稍微看会书 , 就得刷会手机找平衡 , 不放纵一下都对不起看书的苦 。
但这种努力往往只能感动自己 , 最后不但达不到目标 , 还会把意志力消磨光 , 浪费之前的付出 。
要改变这种状态 , 首先必须认识到努力的底层逻辑:
真正的努力 , 不是短期的心血来潮 , 也不是把自己逼得很惨 , 而是把自律变成习惯 , 把努力变成常态 。
心理学研究表明 , 我们的感受、思考和行动有95%来自于习惯 。
我们坐上车座位 , 屁股挨到坐垫那一刻 , 就会毫不犹豫地系上安全带 , 不需要专门对这件事进行哲学辩论 , 而是自然而然地就这么做了 。
这就是习惯 。
我们的习惯和固定日程 , 让我们在完成日常任务时只需要最低程度地调动意识 。
这有助于我们保持清醒 , 将注意力集中在更有创意、更丰富的思考上 。
许多伟大的成功者 , 不一定比其他人更聪明或更有才华 , 真正让他们朝着更有见识、更有学识、更有能力 , 准备更充分的方向发展的 , 是他们的好习惯 。
美国的拉里·伯德被誉为最伟大的职业篮球运动员之一 , 但他其实并不是最具天赋的球员 。
尽管他天生运动能力有限 , 但他还是带领波士顿凯尔特人夺得三项世界冠军 ,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得益于拉里的习惯——每天早上上学前 , 先练习500次罚球 。
凭借着这种自律 , 拉里成了NBA历史上最稳定的罚球手之一 , 无数次在球场上把一些所谓最有天赋的球员打得落花流水 。
《成就上瘾》一书中提到:


追求一个长远的目标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 又很难坚持 。 有一个方法 , 就是把做这件事变成一种习惯 , 成为你每天的日常 。
当你感受到了阶段性的成果 , 有成就感的时候 , 你就会对这件事上瘾 。
如果我们也能像拉里一样 , 把努力变成常态化的习惯 , 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 。
03
如何把努力变成常态化的习惯?
提高“不应该做的事”的成本 , 降低“应该做的事”的成本是关键 。
什么意思?
努力的过程中 , 我们之所以明明知道怎么做是对的 , 但行动就是没法跟上 , 是因为大多数人都难以从思想上摆脱即时满足的陷阱 。
如果你吃一口蛋糕 , 体重就会立即增加50斤 , 你可能就不会再吃第二口 。
如果抽一口烟 , 你的脸就会瞬间变成一张80岁布满皱纹的脸 , 你可能就不会再抽烟 。
如果你没看完某本书 , 就会立马被公司解雇 , 甚至破产 , 你可能半天就看完了那本书 。
问题就在于 , 吃一口蛋糕、抽一口烟 , 在当时看来似乎没有任何负面影响 , 付出的成本我们目前看不到 , 我们不会马上变成胖子 , 脸不会皱 , 也不会被解雇 。
并且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我们对危害的感知是下降的 , 于是觉得做这些事没问题 , 想要养成好习惯就变得很困难 。
这时候 , 你就可以通过提高“不应该做的事”的成本 , 降低“应该做的事”的成本来打破这种恶性循环 。
提高“不应该做的事”的成本 , 可以把成本量化 。
比如 , 你可以自己定义两者的联系:吃一口蛋糕 , 体重就增加0.1% 。
有了0.1%这种数字 , 吃蛋糕的成本就具体了 , 不再是非量化的 。 因此 , 下次再吃蛋糕的时候你就会斟酌一下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