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当你忍不住对孩子发火,请耐心读完这首诗(有奇效)( 二 )
我们好多时候都把学生当作了手段 ,
而不把学生当作我们的目的 。
你看 , 为什么当作手段了?
使劲培养 , 培养好了以后我得高额奖金 ,
这是他获得奖金的手段、获得名誉的手段 , 于是难免浮躁 。
现在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手段 ,
学这样、学那样、考状元、读名校都是脸面的问题 ,
就是当成一种手段 。
一旦用孩子的成长来满足我们成年人的某种欲望或者需求的时候 ,
我们的教育一定出问题 。
我说一个简单的教育规律 ,
看看现在有多少人不知道 。
现在初中老师布置作业 ,
孩子11、12点基本上做不完 , 高三就更不说了 。
十三四岁、十五六岁的孩子 ,
他的成长规律是怎么样的?
这些孩子在深夜11点到3点之间 ,
尤其是1点到3点之间 ,
脑垂体分泌两种很重要的激素 , 一种叫性激素 , 一种叫生长激素 。
有光照、有压力它都不会分泌 。
所以 , 孩子如果睡眠不好、压力大 , 他长得就不好 , 这就是规律 。
如果老师懂了这个规律 ,
那布置作业的时候就一个要求 ,
最迟10点半孩子必须入睡 。
因为孩子入睡两个小时以后才可能进入深睡状态 。
你看我们现在遵循这些规律了吗?
不管 , 使劲学 , 为了分数 , 为了技能 , 为了才干 。
所以我对教育的信仰就是要回归到教育的规律 ,
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 , 不要浮躁、不要显摆 。
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 ,
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分数、才能 , 还是能力都很好 ,
他们的灵魂也很丰满 。
这才是教育新常态 。
06
中庸、可能和适当
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
中庸、可能和适
用孔子的话说就是
“去其两端 , 取其中而用之”
总之不偏左不移右、不偏下不偏上 , 守中为上 。
我个人认为中庸才是人生、乃至做教育的最好的哲学 ,
就是说我们做教育不要太过头了 ,
也不要不够 , 就这么简单 。
什么叫过头?
现在我们就做过头了 ,
在技术层面上不断地改 ,
改得老师都不知道怎么上课了 ,
领导也不知道怎么布置工作了 。
学校教育成了这样子就是过了头 ,
忘记了还有教育规律 , 还有教育自身内在的东西 。
第二个 , “可能”是指我们要知道孩子的未来具有一切可能性 ,
现在他所学的 , 甚至他的才能 ,
他的分数 , 不能代表他今后能做什么 , 会做什么 。
但是他现在又必须要分数 ,
所以他又必须要勤奋学习 。
我个人认为这些都不能丢 ,
这样才能够确保未来的可能性存在 。
所以这里面有个适当 ,
“适当”实际上是我们的教育的方式方法一定要符合规律 , 要适合孩子 。
不要看到邻居家的孩子琴棋书画什么都学 ,
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 。
你是博士 ,
说博士的儿子就要比别人学得多一些 ,
这样思考问题就错了 ,
不适合他的学了没用 ,
一定要学这个孩子内心喜欢的东西 。
教育不仅是为了适应外界 ,
更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 。
我们的教育还是应该回到像孔子说的 ,
孟子说的 , 包括蒙田说的 ,
“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 , 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 。 ”
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叫西塞罗 ,
他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 , 而非适应现实”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心理测试:四间房子,你想住哪间?测以后的富裕生活是谁给你的?
- 怕啥来啥,原来其中蕴含这样心理学道理
- 心理学家|男人在哪个年龄阶段,最离不开女人?心理学家的答案很统一
- 01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离异女人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
- |发展心理学:为什么很多老人到了70岁就去世了,根本原因是什么?
- 心理学|心理学发现:不管你和丈夫多恩爱,有4个秘密都不能说出口
- 心理学|心理学:哪朵昙花盛开的最绚丽?测测你们的感情是一时还是一世!
- 异性|想让异性喜欢你,用不着花钱,学会心理学中的三个效应就可以
- 心理学|心理学:如果发现男人自私、没有人情味,做这3件事非常有效
- 心理学家:没事胡思乱想是一种病,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