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丨奢欲之渊(11)


事实上 , 我也并不打算继续潜伏下去 。 我早就不想藏了 , 我已经做好豁出去的全部准备 。 无论是他还是她 , 他不在意也罢 , 她不认识我也罢 。
在互相对视一眼之后 , 我们都默契地没有言语 , 她脸上依旧挂着笑容 , “黑先生”依旧看也未曾看我一眼 。 然而 , 这一次我毫不避让地站了出来 。
自从上一次得知他手中的书是那本《伊豆的舞女》后 , 我便从他眼前消失彻底藏匿起来 , 再到“病变” 。 这次我有备而来 , 我自然不会再逃了 。 我紧随他们身后 , 攥紧离职证明的手藏在身后 , 紧紧攥着 , 耳朵竖起 , 小心翼翼 , 全神贯注聆听他们的对话 。
兴许是既定印象所致 , 又或从未见过这样的“黑先生” , 抑或他所讲述的内容是关于我特别喜欢的一个作家的事例 , 且那段经历我虽也曾了解过 , 但从他口中说出来 , 我还是极为好奇他如何评价 , 他会如何理解和总结呢?
之前我虽然也尝试着想要做一个总结 , 然而始终不得其解 。 事实也是如此 , 最近很多次想要再写一写书评或读后感之类的文章 , 然而真正下笔的时候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 或百感交集、错综复杂 , 我完全理不出个头绪来;或无话可说 , 当然我也明白并不存在所谓完美的作品 , 更多的可能已经不再愿意做以往的那种故作深刻的解读 , 以及所谓合情合理的说法 , 更不想去探讨文体本身的结构或主题、情节、冲突等等这类其实并不触动内心深处的内容 , 与此同时却也不具备能够如实表达出内心深处的功力来 。 也就是这样 , 甚至我连下笔的勇气都没有 。 虽然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只要写出第一行 , 往下便会有第二行、第三行 , 但就是下不去那个笔 。
看着“黑先生”言辞恳切 , 循循善诱 , 一改以往的沉默 。 虽然早有预感他的沉默中必定有其底蕴和底气 , 依旧有些难以置信 , 原来他竟有如此多的话 。 那些观点简直闻所未闻:
菲茨杰拉德在《崩溃》开头就说“要检验头脑是否一流 , 就得看它能不能同时容纳相互抵牾的思想 , 并且照常运转 。 ”然而 , 《崩溃》出来时 , 各方对《崩溃》的反应却进一步削弱了菲茨杰拉德的地位 。 甚至有人戏谑道:为什么不照着斯泰恩夫人的“自动写作”那样 , 或者反复抄同几句话、抄上个十页八页 。 至于其他方面 , 譬如杂志编辑更是质疑他还能否写出好故事来 , 原本那些对他抱有期待有兴趣雇用他的制片人也觉得他已才思枯竭 。 他的好友帕金斯同样对《崩溃》不看好 , 认为还不如不写的好 。 海明威则认为这些文章怯懦而可耻 , 为此还霸道地捉弄于他 。 然而 , 不可否认的是 , 《崩溃》这篇精神自白是菲茨杰拉德最为知名的散文 。 你说你熬不住了 , 我能理解 。 就像《崩溃》的创作背景 , 那时的他债务缠身 , 债务越背越重 , 甚至都沦落到几笔小钱都需要借贷的地步了 。 这债务 , 加上他自己形容的“情感破产” , 此种境遇下 , 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呢?是 , 《了不起的盖茨比》太出名了 , 他完全可以衣食无忧 , 绝大多数人都这么认为 。 然而 , 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 可是 , 当你告诉人家不是如此的时候 , 他们会怎么想?他们才不会管你到底是什么原因 , 而且不管什么原因他们也不必为你负责 , 这是根本的 。 理解 , 或感同身受 , 这样的需求提出来就不对 , 非但如此 , 他们还会为你伤口撒盐 , 无他 , 你成功过这就足以刺激到他们 , 现在“虎落平阳被犬欺”也属必然 。 但是如果连你自己也这么去想 , 那就太可悲了!就像《崩溃》中所述:“人生之烦忧有多种花样 , 等觉察到自己已经崩溃 , 就不是单凭一次打击造成的 , 那是一种缓期执行 。 ”那么 , 怎么办呢?勉强自己爱上他们 , 亦或讨好他们 , 还是说奉承巴结他们 , 如果这么去做那就彻底上当了 。 他们只会越加肆无忌惮地在原有的伤口上再捅上几刀 , 不仅撒盐 , 还会撒上辣椒、香料、甚至他们所能想到的各种手段都用上 。 所谓“人不为己 , 天诛地灭” , 其实很多人都读错了 , 会错意了 , 这个“为”不是“为了”的“为” , 而是“成为”的“为” 。 所以 , 与其奢欲 , 继而步入深渊 , 不如尝试着从深渊中跳出 , 成为自己 , 做自己能做到的和想做到的事 , 然后受自己该受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