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塔健康|肿瘤患者脚浮肿如何处理?


印塔健康|肿瘤患者脚浮肿如何处理?


晚期肿瘤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 , 营养缺乏 , 易引起水肿 。 浮肿发生部位可出现身体各处 , 比如四肢、躯干、面部 , 尤其是下肢浮肿(常在足背及脚踝处最早出现)比较常见 。 出现浮肿越早处理成功率越高 。
出现水肿常见的原因1
低蛋白血症
血液中白蛋白的浓度降低是诊断的主要标准 , 常见于长时间进食困难、食欲差、肿瘤消耗、肝占位蛋白合成障碍或者各种原因导致的蛋白流失 。 表现为:双侧、对称性的肿胀 , 或者体位较低的地方出现水肿 , 多数见阴部水肿 。
治疗:加强营养 , 补充优质蛋白质 , 输注白蛋白 , 适当利尿消肿 。
2
肿瘤压迫
常见于肿瘤压迫相应的静脉或者淋巴管 , 导致远端的血液及淋巴液回流不畅 , 进而出现水肿 。 这种情况往往提示着恶性肿瘤已经晚期 , 如果不能解决肿瘤问题 , 患者的预期寿命很可能不容乐观 。
根据压迫位置的不同可出现对称或者不对称的水肿 , 若肿瘤位于一侧腹股沟或者肢体远端 , 压迫一侧的血管或者淋巴管 , 多出现相应患侧远端的水肿;
若肿瘤位于腹盆腔 , 并且较大时 , 往往双侧均可出现水肿 , 此类水肿往往随着肿瘤大小变化而得到相应加重或者缓解 , 存在明显的先后关系 。
3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多由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流动缓慢 , 常见于长期卧床、久坐久立或者合并有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 。
临床多是首选血管超声进行诊断 。 临床多是单侧下肢水肿为主 , 伴有疼痛、皮肤紫暗、浅静脉扩张等表现 。
治疗:下肢血管彩超可以明确是否有下肢深静脉血栓 , 治疗上以溶栓、抗凝为主 , 比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 , 对于不稳定血栓可以放置静脉滤器 , 防止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脑梗、心梗等 。
4
医源性腿肿
常见于服用药物或者经过某些治疗后出现 , 部分比较隐秘 , 难于早期发现 。
常见的药物因素有:激素药物、部分降压药物及抗抑郁药物、口服靶向药(蛋白尿)等相关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治疗因素有:盆腔、腹股沟、下肢肿瘤放疗后等射线损伤等 。 其中 , 前者都是双侧对称性肿胀 , 后者多是患侧的肿胀 。
治疗:单纯药物引起的轻度水肿可不予处理 , 夜间下肢适当抬高 , 利于静脉回流 。 同时 , 治疗过程中要监测肝肾功能 , 如有异常 , 需要及时治疗 。
5
其他原因的水肿
恶性肿瘤造成心、肝、肾等脏器的功能或器质性改变 , 如心功能减退 , 导致静脉淤血 , 血液滞留 , 血浆渗出血管进入组织间隙 , 可造成水肿;肾功能减退 , 导致水钠潴留 , 造成水肿;肝硬化腹水 , 严重时会出现水肿 。
治疗:监测心电图 , 心肌标志物及BNP指标 , 确定心力衰竭时需要减少输液量 , 减慢输液速度 , 减少心脏负荷 , 并强心、利尿、扩血管 。
水肿的分类根据水肿的原因 , 癌症患者下肢水肿可分为以下几类:
营养不良性水肿:最早出现在下肢 , 可向全身蔓延 。
肾源性水肿:常见于下肢 , 但绝大多数首先出现于面部和眼睑 , 然后向下波及下肢及全身 , 伴随少尿、夜尿或多尿 。
心源性水肿:最早出现于脚踝 , 然后波及全身 。
肝源性水肿:浮肿从脚踝向上蔓延 , 但以腹水最明显 , 较少波及上肢及头面部 。
单侧下肢水肿:癌症患者一侧局限性下肢水肿可能是肿瘤压迫一侧盆腔或下肢静脉 , 或下肢栓塞性静脉炎淋巴管炎等所导致 , 一般不会全身蔓延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