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我和妈妈都得了抑郁症,是遗传的原因吗?

莹莹的妈妈是一名重度抑郁障碍患者,每次发病的时候都会整天将自己关在家里,不出屋,也不与人接触,整日唉声叹气,家里的一切仿佛都与她无关 。甚至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妄想,觉得有人要害自己和莹莹,所以甚至常常阻止莹莹上学 。
一年前莹莹和爸爸终于下定决心陪伴妈妈来医院住院治疗,妈妈被诊断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经过长时间的治疗,终于恢复了正常,回到了家里,坚持服药,正常的生活 。
就在妈妈回家后的不长时间,莹莹主动联系到了医生,对医生说“医生,我好像也和妈妈一样病了” 。虽然很不愿意承认,但经过详细的问诊,医生还是确定了莹莹的猜测,这个16岁的小姑娘真的病了,和她妈妈一样得了抑郁障碍 。
抑郁症|我和妈妈都得了抑郁症,是遗传的原因吗?
文章图片
在抑郁障碍的家庭中,我们往往会发现明显的代际遗传 。简单说父母一代中存在抑郁障碍患者的,他们的下一代人遗传基因中也会有抑郁的易感基因,也许不会一定发病,但却足以令儿女们更容易发病 。一般来说,一级亲属中有抑郁障碍患者,后代罹患抑郁障碍的概率会高出一般人群2~4倍 。且遗传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女孩抑郁比男孩更受遗传影响 。
【抑郁症|我和妈妈都得了抑郁症,是遗传的原因吗?】抛开来自妈妈的遗传影响不说,实际上因为妈妈常年患病,虽然没有成年,但莹莹一直承担着照顾妈妈的重任,小姑娘又不能容忍自己的学习成绩被落下,所以实际上付出了远远比同学们多的多的努力,承担了远远比同龄人多的多的压力 。而这种来自生活环境中的压力,恰恰成为了抑郁发作的诱发因素 。简单地说具备遗传易感素质的莹莹,在原生家庭的“特殊环境”的诱发下发病 。
一个正常的家庭应该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功能?我们可以从“麦克马斯特的家庭模型”中得到答案:

  • 解决问题的能力——家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维持有效的家庭功能 。
  • 沟通——家庭内部的信息交流 。
  • 角色——家庭成员履行家庭职能(例如,家务、育儿责任、财务)的重复行为模式 。
  • 情感反应——家庭成员是否能够对每个成员在情感生活中体验到的全方位感受做出反应,以及所体验到的情绪是否与刺激或情境一致或适当 。
  • 情感参与——家庭对个别家庭成员的活动表现出兴趣和重视的程度 。
  • 行为控制——家庭就与身体危险情况、心理生物学需求和驱动力以及家庭成员与家庭外的人之间的社会行为相关的可接受行为制定规则的方式 。

实际上莹莹的家里只有爸爸一个人工作,而且爸爸的工作常常需要长时间待在外地,所以,为了全家的生计,平日里照顾妈妈的只有莹莹,而照顾莹莹的并没有人 。
医生还是给莹莹开了抑郁药物,因为小姑娘的认知功能受损程度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校园生活 。同时莹莹的爸爸也被医生叫到了医院,通过医生的沟通,爸爸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推掉了所有工作,在家里陪伴母女俩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间 。后来莹莹恢复得很好,克服了种种困难,考入了当然的一所重点高中,一切对于这个家庭都是充满希望的 。
抑郁症|我和妈妈都得了抑郁症,是遗传的原因吗?
文章图片
可就在一周前,莹莹找到了医生,告诉医生:妈妈的病又复发了 。而且因为妈妈的病情,她的情绪也出现明显的波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