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一些国家的学校体系都有失公平,还很浪费资源( 四 )


而且,通过对课程及学生进行分组,让孩子们以适合自己的进度学习,确保落后的学生专注于基本知识,这样做可以实现巨大的收益 。追踪学生学习进度的目的也在于此 。在肯尼亚,前面提到的一项研究将一个班的学生分成两组,并对两种不同的实验模式进行比较 。在第一种模式中,孩子们被随机分到一个教室里,而在另一种模式中,他们则被以知识水平的高低进行分组 。此时,教师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要,每一知识水平的孩子都会取得进步 。
而且,这种效果是持久的:到三年级期末时,在一年级和二年级时被追踪的学生,其学习成绩一直领先于未被追踪的学生 。或者,我们还可以找到其他一些因材施教的方法 。其中一种可能性就是,将年级之间的界限变得更具灵活性 。如果一个孩子根据年龄应该上五年级,但他需要完成二年级的某些课程,那么他就可以先上二年级而不会觉得难为情 。
一般来说,要改变一个人不切实际的期望,我们还需要做很多事情 。马达加斯加的一项计划告诉家长们,让家庭背景与他们相似的孩子多上一年学,其家庭的平均收入就会提升,孩子的成绩也会受到很大的积极影响 。有些家长发现自己低估了教育的好处,教育为其带来的收益可达到原来的两倍 。
在多米尼加共和国的一项早期研究中,高中生也取得了类似的成果 。由于教师向家长传递信息是完全免费的,目前在所有经过评估的干预方法中,这是已知的提高考试分数的最廉价的方式 。
尽量设定一些更为直接的目标,对于教师及学生来说都未尝不是个好办法 。这样一来,每个人都不会太过专注于难以定性的多年以后的成果 。肯尼亚的一项计划提供购买力平价20美元的年度奖学金,获得者是在一次考试中得分排名前15%的女孩 。该计划不仅使女孩们更努力地学习,还促使教师更努力地工作(帮助女孩) 。这意味着,男孩们即使没有奖学金,也会更努力地学习 。
在美国,对实现长期目标(如得高分)的孩子给予奖励并没有效果,但对他们增加阅读量给予奖励却被证实非常有效 。在当今世界,好老师很难找到,信息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快,使用成本也越来越低,因此,更多地采取这种方式似乎是合情合理的 。
然而,教育部门对于在教学中使用技术的观点并不十分积极 。但这种经验主要是基于富裕国家的,他们的计算机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有另一个选择,即找一位受过良好教育、充满活力的教师取而代之 。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这在贫穷国家并不容易做到 。实际上,这种方式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效果虽然不明显,但仍透露出了其积极的一面 。
2000年年初,在印度巴罗达的一所公立学校,我们与布拉翰联手对该校的一项计算机辅助学习计划进行了评估 。这项计划很简单,几组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按要求在计算机上玩游戏 。游戏的主要内容就是解决难算的数学题,如果学生成功地算出每道题,他们就有机会射击外太空的垃圾(这一游戏很有挑战性) 。
尽管学生们一周只能玩两个小时的游戏,但这一计划对于提高其数学成绩起了不小的作用,效果相当于多年来各领域尝试过的最成功的教学干预法 。总的来看,事实确实如此——最优秀的孩子做得更好了,成绩最差的孩子也取得了进步 。这明显展现出了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工具的好处: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这一计划调整自身的学习节奏 。
降低家长们的期望、注重核心能力的开发、使用技术辅助或在必要时利用教师代替的教学方式,与某些教育专家的观点是相悖的 。他们的反应或许可以理解——我们似乎是在建议一种双重教育体系 。这一体系一方面是为富人的孩子设置的,他们无疑会在昂贵的私立学校里接受最高标准的教育;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