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曼|豆瓣8.6高分电影:“好学生”标签竟是人生失败的起源?( 二 )


犯人每周被要求给自己最亲的人寄出一封信件,内容是:我在监狱中表现得非常好,彻底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
巴赫曼|豆瓣8.6高分电影:“好学生”标签竟是人生失败的起源?
文章图片
三个月之后,这些囚犯就赶赴战场,在战场上,他们依旧要完成心理学家制定的作业计划——写信 。
只是,这时候,写信的内容变成了:我在部队里听指挥、打胜仗、骁勇善战等 。
就是这样看似简单的动作,改变了囚犯们内在的心理结构,他们原本都是被家人朋友拒斥的对象,谁也不会以他们为荣,在监狱的每一天,都是被改造的对象,
然而,谁也没想到,他们的亲友竟会收到如此充满着希望的来信 。
每周一封信,就像是一剂强心剂,让囚犯看到更好的自己,让亲友看到沉寂中的火苗 。
如果说,在监狱中的每一封来信,只是在让混乱的境况变得有序,那么,在战场上的来信,就像是在平地上起高楼,从有序走向辉煌 。
巴赫曼先生的课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同学们,带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信仰,本是一盘散沙,却让巴赫曼先生塑造成满天繁星,
在巴赫曼的课上,学生甚至可以直接说:我能出去透透气吗?巴赫曼一点都不生气,也不批评指责,而是让学生转过身来,认真听 。
巴赫曼|豆瓣8.6高分电影:“好学生”标签竟是人生失败的起源?
文章图片
巴赫曼|豆瓣8.6高分电影:“好学生”标签竟是人生失败的起源?
文章图片
“好孩子”标签真的好吗?
巴赫曼先生的学生们,多是出自工薪家庭,此时的他们正努力学习德语,希冀获得进入文理学校的资格,按说他们也是有升学压力的,
但在巴赫曼先生的班上,同学们都能找到自己的舒服的姿态,没有刻意的伪装,也没有特别的压制 。
巴赫曼先生从不会给学生随意贴标签,也不会让自己的武断和强势葬送孩子的未来,他所做的就是倾听和坦诚相待,
当孩子们的考试成绩出来时,他不是一味的表扬学霸,批评学渣,而是告诉孩子们,成绩只是当下努力结果的缩影,但分数不是你们 。
巴赫曼|豆瓣8.6高分电影:“好学生”标签竟是人生失败的起源?
文章图片
来访者俊基,最近非常苦恼,他很纠结目前的状态,单位KPI卡的太紧,他虽然目前还没有完成任务指标的迹象,但他也在努力的工作,新来的上司对他很不满,多次找他谈话,他感觉已经无言以对,甚至想跳槽 。
俊基原来业绩不错,很受器重,但新领导上马,三把火烧到了他 。
明明是一份稳定的工作,现在变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
他很苦恼,他不敢和领导对着干,又迫于生计,实属无奈 。俊基找到我,一肚子苦水,不知所措,何去何从 。
巴赫曼|豆瓣8.6高分电影:“好学生”标签竟是人生失败的起源?
文章图片
我和俊基有过几次深入的对话,他说:我本来可以坦然的面对一切,但我太容易受到领导的影响,领导说我好,我就高兴不已,领导批评我两句,我就感到无所适从 。
明明手上有些可以完成的任务指标,只是暂时看不到结果,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但我实在沉不下气,生怕某一天情绪大爆发,闹僵了,甚至天天想着怎么跳槽 。
俊基这段时间的状态实在糟糕,这可不是个1.8帅小伙应有的状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