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外界的心理刺激,你内心的稳定程度有多大

从导致心理创伤的原因来看 , 有没有心理创伤这么回事 , 都是一个问题 。同样的一件事 , 对有些人来说 , 已是灭顶之灾;而对另外一些人 , 却只不过像是被蚂蚁咬了一口的小事而已 。差距之大 , 无法以道里计 。
一次 , 一位女性朋友发来短信说 , 她因一件事情受到很大的精神伤害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一所大学通知她参加一个在“十一”长假期间举办的重要学术会议 , 但她已事先安排去国外度假 。一番犹豫之后 , 她决定放弃度假去参加会议 。“十一”那天早上 , 她开着车、带着钱去报名 , 却因为据说是通知误发给了她的理由 , 被拒绝 。
可以想见她的失望与愤怒 。一小时后 , 我回复了一条短信 , 问她:“你希望这件事对你的伤害有多大呢?”一小时后 , 这位朋友回短信说:“你这么一问 , 我一想 , 怎么就觉得这事也没什么了不起了呢?”
这是一个典型的对心理创伤进行澄清的过程 。心理伤害跟身体伤害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身体伤害是在物理学层面发生的 , 在这个过程中 , 伤人者主动 , 被伤害者被动 , 而且受伤害者身上会留下肉眼或者仪器可以检测出来的创伤 。而心理伤害是发生在象征的层面的 , 看似伤人者主动、被伤害者被动 , 其实并不一定是这样 。

面对外界的心理刺激,你内心的稳定程度有多大

文章插图
任何心理创伤 , 都必须有所谓受伤害者的“配合” , 才能够完成 。举个简单的例子 , 如果有人用中国话辱骂你 , 你会觉得受到伤害;但是 , 如果他用你不懂的俄语辱骂你 , 你可能完全一点感觉也没有 , 伤害就无从谈起了 。
“澄清”就是 , 你懂中文就是对用中文辱骂你的人的一种“配合” , 你不懂俄语就是对用俄语辱骂你的人的一种“不配合” 。所以在这样的心理伤害面前 , 受伤害者也是主动的一方 。
上面提到的女性朋友 , 看起来她是完全的受伤害者 , 受伤害的程度 , 似乎完全由拒绝她的会议主办方决定 。我所提的问题——“你希望这件事对你的伤害有多大呢?”——改变了事件中主动方和被动方的位置 , 隐藏着这样的意思:这件事已经摆在那里了 , 受多大伤害 , 完全你自己看着办 。
这位女性朋友的悟性实在是太好了 。在短暂的思考之后 , 马上就让自己从这件事情中脱身了 。这样的利落 , 当然也是因为她实际上早就为不受伤害做了性格上的准备 , 这种健康的性格可以称之为“趋乐避害”型性格 。而也许对另外一位女性来说 , 遇到同样的事件 , 遇到我的反问之后——算是一种专业处理吧 , 仍然对该事耿耿于怀 , 令自己长期处于创伤性的状态中不能自拔 , 对这样的性格 , 也有一个描述性的“诊断” , 叫“对创伤成瘾” 。
【面对外界的心理刺激,你内心的稳定程度有多大】心理健康意味着 , 面对外界的心理刺激 , 你内心的稳定程度有多大?一般来说 , 越稳定 , 就越健康 。而这种稳定 , 取决于你的性格在多大程度上把这些事情当回事儿 。佛所谓“无我相” , 则是最高级的境界了 。在“我”都不存在的情形下 , 伤害藏身何处呢?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