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旅|夏季旅行有一种尴尬叫腹泻


小旅|夏季旅行有一种尴尬叫腹泻
文章图片
小旅|夏季旅行有一种尴尬叫腹泻


当下 , 正值暑假旅游旺季 。 大家都趁着假期四处游玩 。 但旅途中如果不注意 , 总会有一些小意外来打扰我们的兴致 。
一、旅行者腹泻
常见的就是“肚子不舒服”“拉肚子” , 老百姓称之为“水土不服” , 专业名字就叫做“旅行者腹泻” 。
1.什么是旅行者腹泻?
旅行者在旅行期间或旅行后 , 1天内出现3次及3次以上“未成形大便” , 并且伴有其他症状如:腹部绞痛、里急后重、恶心、呕吐、发热或大便紧迫感等 。 一般发生在出游的3~7天 , 持续时间平均3~5天 。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 以夏秋季为发病高峰 。 在全球范围内 , 发病率以热带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居高 , 是国际旅游业中的头号卫生问题 。
2.传播途经
旅行者腹泻是经口传播 , 通常是由于吃入病原菌污染的食物、水或饮料导致 , 可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多种病原体引起 。 大部分的患者通过病原学检查可找出致病原 , 其中以肠道细菌感染最为常见 。
3.预防措施
(1)不要喝来源不明的水 , 喝煮开的水 , 避免食用冰块 。
(2)尽量不要吃凉菜 , 不吃路边摊 。
(3)水果要用干净的水冲洗干净 , 并甩干表面的残余水 , 或去皮后食用 。
(4)勤用肥皂和水洗手 , 特别是在进食前及使用厕所后;如果没有肥皂和水 , 使用免冲洗的洗手液 。
4.不幸“中招”了 , 怎么办?
旅行者腹泻是自限性疾病 , 不需特殊处理可自愈 。
【小旅|夏季旅行有一种尴尬叫腹泻】不幸“中招” , 应暂停外出活动 , 多休息 , 避免进食生冷辛辣刺激的食品 。
对于腹泻较严重的人可口服思密达或者黄连素等止泻药 。
如果出现下述症状 , 则需及时就医 , 以免延误病情:
严重腹泻 , 伴发热、黏液脓血便和(或)严重脱水 。
持续频繁排水样便和(或)伴呕吐 , 无法进食或充足饮水 , 出现脱水症状 。
持续性腹泻超过14天或症状反复患者 。
二、霍乱
暑期旅行需重点关注和预防的另一大疾病 。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 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 , 也是中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 , 可引起流行、暴发和大流行 。 据史料记载 , 霍乱在全球范围内共引发了7次大流行 , 先后导致数千万人死亡 , 对生命健康、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
1.临床表现
(1)潜伏期
霍乱的潜伏期一般为2~5天
(2)典型症状
人感染霍乱弧菌后 , 严重者霍乱弧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 , 造成急剧腹泻、呕吐 , 腹泻常为无痛样的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者血水样) 。
2.传染源霍乱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 。 霍乱患者霍乱患者的排泄物及呕吐物中都含有大量的霍乱弧菌 , 由于频繁的腹泻和呕吐 , 可以污染周围环境 , 导致水源食物被污染 。
带菌者
带菌者 , 指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 但是粪便中带有霍乱弧菌的人 , 包括潜伏期带菌、恢复期带菌以及健康带菌 , 这几类人群由于没有症状而没有被隔离 , 反而可以带菌到处活动成为传染源 。
3.传播途径霍乱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 主要经过水、食物及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
经水传播:水在霍乱传播中起主要作用 , 在卫生条件差的地方 , 江河、沟渠、井水等极易受到污染 。 喝生水、生水漱口、浸泡蔬菜等习惯会增加经水传播的机会 。 经食物传播:经食物 , 尤其是海产品造成霍乱传播是近年来我国霍乱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 经生活接触传播:与病人或带菌者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被霍乱弧菌污染的物品也会造成感染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