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随意到规则,从自由到限制,从任性到责任——这一系列转变所带来的冲击,足以让人不知所措,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之久 。因此,比起“职场指南”里那些技术性建议,更底层的问题是,如何尽量提前从心理上做好准备 。比如,毕业前的Gap Year、校企联合实习等类似举措,就多少可以看做,是在为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过渡,制造缓冲地带,以便让准职场新人们顺利度过这个阶段,减轻发展性相关的心理困扰 。
2.工作的耗竭感来源于关系
对于顺利度过了初始阶段的幸运儿,工作后的3~6个月,通常是试用期,也是这段关系的关键期:在初识彼此后,双方需要明确关系、深入发展,而后续是否“转正”,宣告了本次相亲的成败 。
试用期有点类似于婚前同居,虽然性质不同,但形式已无两异 。像在有些公司,试用期和正式员工,仅仅只存在年假的差别 。试用期也是故事最多的阶段,比如,想方设法蒙混过关是一种情形,就像是婚前对年龄、出身、经济状况等隐瞒不实 。而新人单纯,往往成为弱势一方,于是“职场指南”类的讯息里,不乏如何避免被坑的经验之谈 。
上面这类情形暂且不论 。只假设双方都具备诚信基础,那么在此期间,是什么在影响这段关系的走向,是什么在决定关系中的幸福感呢?
这个时候,熟悉了公司环境,调整了预期,并且工作难度也不会太大 。可能已经跟直接上级有过几次正式的工作汇报,也跟同事们聚过几次餐,公司里的人际风格,逐渐鲜明起来 。这个时候,团队的人际氛围所带来的感受,决定了这段职场关系的质量:上级的领导风格如何?权威层级相处模式如何?跟同事的日常如何?

文章插图
这个阶段的不适应,通常集中于人际模式 。对于从前撞见老师便躲着走的人,现在每日面对领导,可能会倍感别扭;倾向于特立独行的人,对于中午饭是“一个人吃”还是“跟大家吃”,纠结不已;那些重视关系、倾向融合的人,在人际距离明显的团队里,显然会感觉到孤独和被排斥;而一个社交恐惧的人,如果掉进嘻哈打闹成一片的团队,则又是另一幕惨剧……
这婚,不是结给一个人,是结给一个团队 。
实际的融入,除了跟团队已有基因的吻合度,也离不开个人适应环境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对关系越是敏感,或者工作内容跟关系越是相关,那么融入情况便也越重要 。
为了这件事,HR也是煞费苦心 。相信很多新人都体验过入职欢迎会、新人联谊会,可能还被拉到郊外、进行过几次“素质拓展”——这些本质都是团体活动,目标是调谐团体关系 。
总之,如果此阶段在工作里产生了耗竭感,往往不是工作内容造成的,而是工作里的关系造成的 。能不能建立彼此信任、有安全感的关系,是关系能否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当有关于工作的纠结发生在这里,很可能冲突的主要战场,涉及的是职场人际 。
3.工作之痒
婚姻有个魔咒,叫“7年之痒”,换算到工作这边,大约是2年 。
这个时候,新人早已顺利融入团队,从学徒变成了熟练工,对个人负责的板块游刃有余,对公司业务、老板喜好、职级发展也都有了足够全面的了解 。眼下的问题便成了:之后如何发展,何去何从 。

文章插图
如果说转正是确定了婚姻关系,明确了“在一起”,那么决定婚姻质量的,现在成了对于工作内容本身的体验:它是让人无精打采,还是振奋人心?它是让人感觉枯竭,还是焕发活力?它是让人停滞,还是让人成长?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门当户对才是婚姻的正确选择
- 去除恐婚心理:你的恐惧会毁掉你的婚姻
- 尝百毒而不死的关系,成就长久婚姻
- 李小璐和贾乃亮离婚,谁从这段婚姻里解脱了
- 朋友式婚姻,到底有多舒服?
- 婚姻和爱情,责任和自由,女人你怎么选?
- 他们用18个月采访这群女囚,揭开婚姻里最深的痛
- 从《婚姻治疗的九个步骤》中获得的感悟
- 容易触犯到婚姻界限的女人命理特点有哪些
- 拥有以下八字特点的女人婚姻中需要多加谨慎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