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婚姻不幸一样惨的,是工作不幸

总的来说,找个地儿工作,跟找个人结婚,是差不多的 。同样是寻寻觅觅,试试探探,有时候浓情蜜意,也少不了拌嘴斗气,有常年忠贞的,也有频频劈腿的——都不外乎一段关系里的磕磕绊绊 。
也如同婚姻,幸福的工作状态总是相似,而不幸的工作状态,各有各的不幸 。仔细端详一番,总能从中寻出些影响婚姻质量的蛛丝马迹 。

跟婚姻不幸一样惨的,是工作不幸

文章插图
1.找工作,迷茫初露端倪
当一个人初入职场,寻觅心仪的工作,那模样像是首次相亲:悉心整理生平过往,拣选出能给人看的,错落有致地排版到个人简历里,再捯饬捯饬,加点花纹和颜色 。现在可以体面地去相亲——不对,去应聘了 。
虽然不少人在学生时代便有实习经历,但那些充其量不过是露水情缘 。唯有这以社会人身份,寻觅的第一份全职工作,比以往意义都更重大 。它的目的很明确:结婚 。
如果见面过程顺利,双方看对了眼儿,便开始尝试着建立关系了 。入职的新人总是很卖命的,勤勤快快又听话;HR也是极和善可亲的,忙里忙外做好入职铺垫 。——通常这是在刚进入公司的头2个月,双方都在积极塑造第一印象 。
有些人的难受,从这个阶段就开始了 。
有人发现“真正工作”以后,跟自己想象的不太一样,明明学得是技术活儿,过来以后却需要见客户,时刻准备好大展身手,却端茶倒水自掉身价;在学校说话没遮拦,这边却得仔细琢磨着,把自己弄得人模人样,有头有脸;从前只需要应付GPA这一道鬼门关,现在可多了去,除了工作任务,还要熟悉公司事务……
总之,这个阶段感觉不适应,确实有现实原因,最常见的是公司实际面貌跟面试预期不一致,包括人际氛围、公司制度、入职培训等等 。但纵然有很多“职场指南”类讯息,已对此提供了足够多的操作性建议,依然有人会持续陷入迷茫,甚至在其中迷失了自己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如果留意,这种迷茫极有可能在相亲之前便初露端倪 。
“我不想工作……”“比起工作,还是读书好……”类似的牢骚在即将毕业的学生里,并不少见 。比起那些对未来职业生活充满期待的人,这些人对职场生活的态度是尽量拖延 。对他们而言,面对即将到来的职场生活,失落显然大于期待;面对这场跟工作的婚姻,他们并不憧憬,甚至有恐婚的嫌疑 。
跟婚姻不幸一样惨的,是工作不幸

文章插图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积极选择“保研”的群体,确实有出于对学术热爱的,也有想借此提高职场竞争力的,但不排除,在这群积极分子里,也确实存在一批对工作尚未准备好的人,期待利用这个绝佳的缓冲区,暂时容纳就业的恐惧 。
的确,开始上班,意味着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生活方式,意味着个人身份的重大转变 。尤其刚刚经历完“可能是史上最自由”的大学生活后,这转变格外突兀:从前,是几乎完全“自定义”的课程表;现在,是几乎完全“被定义”的工作时间表 。
实际上,“上班”这个词的含义,本来就是“在规定的事件去规定的地点做规定的事”,并以“朝九晚五”为代名词 。很多公司都会要求员工写周报、日报;极端一点的,会要求员工写“小时报”——以小时为单位,汇报工作日当天的所作所为,包括几点到几点吃饭、打盹儿 。
跟“九九六”比起来,“朝九晚五”已经算温柔 。但不管多么温柔,只要有一种自由,叫做“不上班的自由”,那么但凡上班,就是对自由的失去 。不仅限制了自由,还意味着责任的开始:从前的生活可以任性而为,现在背上了工作任务,以KPI之名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