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一个会让人心态失衡的思维习惯,很多人每天不知不觉都在做( 三 )


文章图片
很多时候,“what if”的思考方式被我们的大脑自动化了 。因此即便我们意识到这种思维不好,大脑也常常会习惯性地将我们拽入那些并不存在的可能性中 。
想要改变自动化的“what if”模式,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练习来改变我们大脑的这种“坏习惯”:


  • 写写“what are”日记

我们可以记录下发生在生活当中那些不在我们预期中,但我们很喜欢的一些事物和细节 。
比如,在一所不是很满意的学校里结交了有趣的朋友、在不太喜欢的城市中找到了街头无与伦比的美食,又或者是因为一次错误的转弯而在路边遇见刚开的花 。
生活会不断地让我们经历失望,也会让我们获得惊喜——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真的能找到它 。
捕捉生活带给我们的惊喜,是一种珍贵的能力,需要我们能够回到当下,打开感官,去捕捉此刻美好 。
而正念冥想,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如何控制念头和注意力,将注意力安放在当下,把握和享受发生在此时此刻的时光 。这里,我为你准备了,点击左侧文字,在冥想中放下过去,拥有发现此刻美好的能力吧~

  • 出现what if想法的时候,可以“叛逆”一些

如果我们察觉到自己陷入了“what if”的思考方式,却很难从中逃离出来,不妨试试养成反驳“what if”的习惯 。
换句话说,每当我们出现“要是当初……就好了”,我们都可以用一句“幸好当初……不然”,来进行对抗 。
“要是当初更努力一点,能够进大厂拿高薪工作就好了 。”
“幸好当初没进大厂,不然我可能会自愿牺牲自己的健康和时间去换金钱,而忽视了享受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
冥想|一个会让人心态失衡的思维习惯,很多人每天不知不觉都在做
文章图片

  • 学会“驾驶”我们的好奇心

在我们每一次感到自己被好奇心驱使时,需要警惕好奇心会带我们走向何处,并且练习有意识地给我们的好奇心下指令,无论是停止还是继续 。
比如,我们可以问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去思考的这个问题对我未来有什么参考价值吗?如果有,都是哪些呢?”
只有当这些问题得到了肯定且清晰的答案,才去允许好奇心继续发挥自己的作用 。(这里说的“让好奇心发挥作用”也可以理解为“发展良性好奇,抑制恶性好奇” 。想要了解更多二者的区别,可以参考旧文: )
这一步的练习会比前两种稍微有一些难度,不过它起到的作用也是更深层的:握有对好奇心的主动权,能够在摒弃那些无价值的“what if”思考的同时,让有价值的“what if”思考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成长 。
很多时候,那些无价值的“what if”非常吸引人,因为它展现给我们一个未曾发生过的美好幻想 。
但选择另一个选项后是否真的能变得更好,我们永远无从得知 。
未知并不比已知有更多的确定性,不要以快乐为代价,去构想那个不会发生的“本应该” 。
把那些平行世界中的可能性,留给平行世界的你去面对吧~
今日互动:很多人都有过关于“what if”的想法,不过不如今天暂停一下,来分享分享自己生活中的“what are”吧~
看到这里,你是否也开始想改变自己过度“what if”的思维模式,却不知道如何开始也不确定自己一个人能否坚持下去 。
别慌,看过来,我们还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活在当下”五日打卡活动,用5个小小的思考题,帮你养成习惯,和更多KYer一起,彼此鼓励,并进一步记录生活、觉察自我、尝试改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