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这种感觉一直跟着她,演变为今天的“存在主义焦虑”:她动不动就觉得自己“时间不多了”,想做的事情“来不及了”,父母老了,以及,自己不再年轻了 。怎么办?
说到这里,我们也许想知道:来访者妈妈到底哪里“错了”?导致来访者有这么沉重的“思想负担”?事实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定指向“有人犯了什么大错” 。
比如,来访者的妈妈其实是一位非常老实本分的人,身世凄苦,不足满月,母亲去世 。这让来访者妈妈有一种从里到外、彻彻底底的委屈感 。母亲非常脆弱,总是动不动就哭,受不了任何打击 。但是,把希望都放到了来访者身上 。于是,来访者努力、懂事,力争每一步都不能行将踏错 。高度认同父母的同时,也小心翼翼地隐藏起了自己所有的攻击性 。每当她对母亲有什么不满的时候,稍作表达,母亲悲痛欲绝,她就会非常内疚 。
被迫懂事,是唯一的方向 。
4.别把孩子当容器
父母的虚弱,会导致孩子的攻击性无法完全表达,更有甚者,有的父母虚弱到,需要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容器 。也就是说,我不仅不能涵容孩子情绪的表达,甚至会和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 。
我的朋友40多岁,孩子高中 。她颇感自豪地跟我说,她把孩子教育得特别好,自己只要一生气,孩子就会哄自己 。所以,当孩子做了什么让她不能接受的事,她就拿出她的“杀手锏”:“耍脾气” 。这个时候,孩子一准儿哄她 。说的时候,从语气到表情,都洋溢着傲娇 。
可是,孩子却有一个问题,孩子非常爱抓自己的头发,或者使劲挠自己的头皮 。比如,做作业的时候,或者晚上睡觉的时候,就会用力地抓 。因为太用力,所以抓到大量地掉头发 。持续很多年了,怎么都治不好 。

文章插图
她问我,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
我是心理咨询师,不是厨师,不擅长做鸡汤 。于是,在基本了解了情况之后,我告诉她:需要看心理医生的不是孩子,而正是朋友自己 。
孩子抓头发的做法,其实是在做自我攻击,或者,是在用攻击自己头发的方式攻击父母 。但是,无论如何,那一定是孩子对父母的攻击性无处释放 。证据是:作为母亲的朋友只要一生气,一定是以“孩子来哄自己”收场的 。就这样,无意间,孩子已经成为父母的容器 。
5.决不自我攻击
如果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如何才能摆脱“自我攻击”的桎梏呢?我们尝试给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到大家 。

文章插图
第一,意识到:请停止自我攻击 。无论你已经在多大程度上习惯于做自我攻击,意识到这一点,都是至关重要的开始 。当我们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我们在“潜移默化”地被驱使不断重复一个模式 。而将潜意识意识化,不断扩大我们的意识范围本身,这就有疗愈的作用 。
第二,在生活中,梳理自己自我攻击出现时的具体表现 。每当遇到一件事,当意识到自己又在不知不觉地启动自我攻击模式时,在心理将这个行为标记下来 。
第三,在梳理自己的自我攻击具体行为时,切忌启动叠加的“自我攻击” 。什么是叠加的“自我攻击”呢?比如,当我们又发现了自己的一个自我攻击行为时,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谴责自己:糟糕,为什么我又在自我攻击?这就是“叠加的自我攻击” 。相同的模式,会在连续的行为中,不断被启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林黛玉|林黛玉:二舅的一生不简单,那是华夏千年文化的缩影
- “那是我妈,我能怎样?!”婆媳不是天敌,男人不作为才是家庭矛盾来源
- 奶猫的便便怎样才正常
- 吉米|林志颖遭遇车祸:从小父母离异,他的亲情和婚姻也有泪和痛
- 福原爱为什么是中国队团宠 福原爱从小在中国训练
- 阔腿裤 拼命美白却还是黑?那是你没找到“白皙极限”,做再多都是无用功
- 萧元漪|《星汉灿烂》萧元漪为何偏爱程姎?与乖巧听话无关,原因很现实!
- 作者:黎荔从小 谎言与真实,没有那么边界分明
- 《星汉灿烂》萧元漪为何偏爱程姎?与乖巧听话无关,原因很现实!
- 知乎热门:从小缺爱的孩子,长大后会是什么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