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爱默生:唤醒心中的勇敢和坚贞( 三 )


灵魂|爱默生:唤醒心中的勇敢和坚贞
本文图片

▲ 透纳《彩虹》
03.
“愚蠢的前后一致性 , 是渺小灵魂中的魔鬼 。 ”
【灵魂|爱默生:唤醒心中的勇敢和坚贞】令我们无法自助、自立的另一重恐惧在于:我们总是将言行一致奉若神明 , 唯过去的言行是从 。 因为我们认为 , 别人推断我们生活轨迹的唯一依据 , 便是我们过去的言行 。 因此我们会过于看重自己言行的一致性 , 不愿意令他们失望或者给自己招致言行不一的坏名声 。
可是 , 你为什么要把记忆的死尸拖来拉去呢?为什么要害怕今天你在某个公众场合所发表的言论与你过去的说法相矛盾呢?即便你真的自相矛盾了 , 那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智慧的标准之一 , 便是决不要一味地去依赖你的记忆 , 不要将过去带入到现在 , 而是要永远都生活在崭新的一天里 。
愚蠢的前后一致性 , 是渺小灵魂中的魔鬼 , 为小政客、小哲学家、小牧师所膜拜 。 假如强求一成不变 , 那么伟大的灵魂便将一事无成 。 将你现在的想法斩钉截铁地说出来 , 到了明天 , 再以同样果断的态度将你明天的想法表达出来 , 尽管它可能与你今天所说的相矛盾——尽管那样一来你可能会遭到人们的误解——难道被人误解真的如此可怕吗?毕达哥拉斯被人误解过 , 苏格拉底、耶稣、路德、哥白尼、伽利略、牛顿 , 每一个有血有肉、灵魂纯洁的高贵人士 , 莫不如是 。 伟大的人 , 难免会被人误解 , 但最终会获得清白 , 真理总会有大白于天下的那一天 。
灵魂|爱默生:唤醒心中的勇敢和坚贞
本文图片

▲ 拉斐尔《雅典学院》
我希望 , 今天是我们最后一次听到“顺从”与“一致性”这两个词语了 , 以后就让我们宣布这两个荒诞无稽的词语作废吧 。 让我们再也不要点头哈腰、赔礼道歉了 。 让我们冒天下之大不韪来谴责当代那种圆滑、平庸、沾沾自喜的作风吧 。 人一定要顶天立地 , 使周围的一切变得无足轻重 。 每一个真正的人 , 就是一项事业、一个国家、一个时代 。 一个名叫恺撒的人诞生了 , 于是许多年以后 , 我们便有了一个罗马帝国 。 一个名叫耶稣的人诞生了 , 于是千百万颗心灵便在他的哺育下成长起来 。 一种制度便是一个人那延长了的影子 , 正如古代隐修会之于隐士安东尼 , 宗教改革之于路德 , 贵格会之于福克斯 , 卫理公会之于卫斯理 , 废奴运动之于克拉克森 。 所有的历史都可以很容易地将自己分解为几位勇敢、热诚之士的传记 。
04.
“我们应当去唤醒心中的勇敢和坚贞 。 ”
那么就让一个人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吧 , 让他将万物踩在自己的脚下 。 在这个为他而存在的世界上 , 他不必像慈善堂的孤儿、不名誉的私生子 , 或者爱管闲事的人那样可怜兮兮地去探头探脑、偷偷摸摸、鬼鬼祟祟 。 然而 , 当一个普通人行走在街上 , 仰望着一座高塔或者一尊大理石神像的时候 , 他会有某种自惭形秽之感 。 因为他觉得 , 自身的价值无法与造就这座高塔、这尊神像的力量相伯仲 。 在他看来 , 一座宫殿、一尊雕像 , 乃至一本有价值的书 , 都带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傲慢 。 殊不知 , 这一切其实都归他所有 , 它们都在祈求他的垂顾 。 那幅画在等待着我去鉴定 , 它不是在向我发号施令 , 而是由我来判定它是否值得称赞 。 有这样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有一个酒鬼 , 喝得酩酊大醉 , 横卧在街头 。 人们将他抬到了一座公爵的宅邸里面 , 把他梳洗打扮了一番 , 放到了公爵的床上 。 当他一觉醒来的时候 , 俨然被当作了一位公爵 , 人们向他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 , 并且令他相信自己一度精神失常 。 这则寓言之所以广为流传 , 就在于它生动地象征出了人生的处境——人生在世 , 就像是一名醉鬼 , 然而有时候他会清醒过来 , 恢复理性 , 尔后发现 , 自己原来是一名真正的王子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