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卦 周易第2卦:坤为地坤上坤下( 二 )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 。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
正直、方正,而大度能容,天生有此德,不待学习,无所不利 。
二爻因居于下卦中爻,符合中庸柔顺之德,此为内直;二继初爻之后,上承于三,处地道之中,三爻同阴,为“朋比”之象,“方”有朋比之义 。《系辞》“二多誉”,二爻是多誉多吉之地,现在又以阴爻居之,当位,所以大吉 。
【坤卦 周易第2卦:坤为地坤上坤下】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
内含文章之美而可以以此安定自守,但或者也可以选择跟随于王者做事,虽不能有所成就但也可以有个归宿 。
六三变,下卦成艮,整卦成谦,谦者虚己而卑 。又下体坤成艮,艮为藏,坤为文,为文章藏于内而不发,含章之象 。“章”指具备成事之美德,“含”指藏于内而不发 。坤以顺为德,不为物先 。互卦成震而连至外卦,因此说“或从王事”,“或”指选择,可动可静,静为居内而“含章”,动则是向外而“从王事” 。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
将袋口绑紧,比喻人应当谨言慎行,以求得没有罪咎 。六四为近于君位的多忧之地,因此只能战战竞竞,谨慎小心,以求得不犯错,不要希求会得到任何的赞赏 。
帛书易传引孔子,此专指箴(缄)小人之口:“孔子曰:此言箴小人之口也 。小人多言多过,多事多患 。”
六五:黄裳,元吉 。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
黄色下裙,大吉 。
黄为中色,黄裳比喻性情柔顺而中庸 。六五柔中,又处尊位,有美德而能自然表现于外 。
帛书易传《易之义》引孔子说:“尉文而不发之胃也 。文人内亓光,外亓龙,不以亓白阳人之黑,故亓文兹章 。”文人压抑其文彩,内含其光而不发,不以其白扬人之黑,而使得其文彩更为彰显 。此似于六三“含章之美” 。
《文言传》“天玄地黄”,坤为地,五为地之尊位,故以“黄”为喻 。六为阴,代表柔顺,处五之尊位,能中庸而又柔顺 。黄裳为中士所穿的下身衣饰 。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
龙在野外打斗相争不下,两败俱伤,流出的血与泥土相混杂而成玄黄色 。
此比喻人未能一开始就辨明正邪,刚愎自用,最终疑心致极而引发争端 。另一比喻为小人居君子位,为恶多端,最终事态败露而引来灾难,穷途而没路,故《象传》说“其道穷也” 。此象有血光之灾 。
乾卦以龙为喻,龙喻阳 。坤上六龙象自何而来?上六为首,带头者(首)原本应为阳,但此首为阴,这是“假阳”、“假龙”,最后积恶日久而验证“这不是阳”,因此战端起(嫌于无阳也) 。
玄黄有多义 。首先是龙血的颜色,即暗黄色,也是天地颜色混杂的样子 。也有人说是“泫潢”,也就是血流如注的样子 。
用六,利永贞 。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
宜于永远贞定 。
卜到坤卦六爻全变,也就是“坤之乾”,则以“用六”为占验 。六个阴爻全部都变,符合阴随阳,及坤卦坚持到底的德性 。因此利永贞 。用九为群龙无首之象,用六则是从一而终,专一坚定到底,盖因坤阴之美德在于“贞”,因此用六曰“永贞”,为能永远谨守贞正之美德者 。本文取自易学网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 。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