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广州、上海、湖州……谁会是中国化妆品界新庄主?( 三 )


化妆品|广州、上海、湖州……谁会是中国化妆品界新庄主?
文章插图
眼见大树之下,未必好乘凉,上海果断另辟蹊径,走国际化路线,邀请资生堂、欧莱雅、LVMH等全国顶尖的化妆品企业前来站台。为抬高身价,亦为招商。资生堂前来参会的第二年,便决定在上海落地一个可持续发展研发中心。欧莱雅动作更快,两届“BIG BANG 美妆科技训练营”都已放在奉贤举办。
化妆品|广州、上海、湖州……谁会是中国化妆品界新庄主?
文章插图
但即便如此,受限于空间资源、土地成本、产业基础,上海东方美谷相比广州,还有许多力不从心之处。去年,广州方面传出消息,将由广州开发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恒运集团共同建设投资,建设总体约106万平方米的“南方美谷”产业园,使其成为具有集群优势的高端化妆品产业园区。除此以外,白云区、花都区也均将“产业集群、提质增效、企业上市”等作为当地化妆品产业的发展目标。
很难想象,若干年后,当已经拥有宝洁、环亚、丸美、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等知名日化企业的广州体量再倍增时,上海的化妆品界,又能拿出什么秘密武器?
03
我们不妨换一种思路:也许从一开始,不论上海、广州,抑或湖州、苏州、济南等近年来化妆品电商云集的后起之秀,就无法决出高低。
化妆品市场,看似只有一条赛道,但远方却有无数条出路,也意味着,终点可以有无数个英雄。
位于奉贤的一家化妆品生产企业,前年开始主攻冻干领域,还重金聘请了国内最早研究化妆品冻干技术的专家。尽管企业目前的冻干产线只有3条,月均产能仅有20万支,但企业合作的品牌方,却大多是外资企业,以及各大医美院线。国内能够请得起它们做代加工的,也是那些能把一片面膜卖出30块钱高价的品牌。
对企业来说,生产一片的成本虽然比起靠薄利多销打天下的平价面膜高出不少,但利润和贴牌后的品牌溢价也相应水涨船高,卖一片,顶得上别人卖十片。
更值得注意的是,当技术创新成为一种惯性,企业会不断挑战更高质量的利润率,创造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最近,这家企业自主研发的可溶冻干眼膜就将贴牌上市,难保不会引发一批业内KOL(关键意见领袖)的热捧。
这样的企业绝非孤例,它们清晰地展现了上海打入化妆品市场的技术路线。我们过去常提“弯道超车”,殊不知弯道超车不光考验行车技术,兵行险招还可能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上海充分利用自身的“强技术、重创新”优势,换道超车,反而得以看到另一番光景。
化妆品|广州、上海、湖州……谁会是中国化妆品界新庄主?
文章插图
一家合资化妆品企业老总连续参加了5年广州美博会,“他们广州企业问我最多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个东西(非标准件)我们广州做不了,你们上海就能做。”反过来,化妆品生产的关键设备乳化锅,在广州有5吨,乃至10吨的,但在上海的绝大多数化妆品生产企业,3吨规格的乳化锅是普遍配置。
广州要的是生产效率,是底价格,拼的是化妆品市场的基本盘。上海追求的是个性化,是前沿技术,眼睛盯的是全国乃至全球化妆品市场的那个塔尖。上海的化妆品产能想做过广州,短时间无可能;广州的化妆品想要有绝对领先的科技突破,短时间亦无可能。
至于哪条路可以行得更远,现阶段恐怕还没有定论。参考韩国经验,化妆品市场在韩国经历了从追求价格到追求形态创意,再到追求功能技术的三个阶段。一家韩国化妆品企业的负责人,把在华工厂落户上海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上海毕竟是国际化大都市,Made in Shanghai标签的全球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二是上海直接跳过了前两个阶段,与韩国当前的化妆品市场理念比较一致。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