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堆拉|1973,杨星火把乃堆拉官兵,比作是西藏高原上的“雪域雄鹰”( 二 )
一班长,1969年入伍, 经常对全班同志进行“五不准”和一规定、 《阵地管理具体规定十条》的教育 。厕所相距住地约三十米, 每个战士“上厕所”时都得“招呼”一声, 大家都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有时凉晒衣、帽、鞋、袜、床单、枕巾、被褥等物品必须用夹子、绳索固定牢实, 以免被风刮到国外去了 。有次刮大风, 将放在工亊顶上的一小片牛毛毡吹到边境线上,我们马上组织人员去捡回来 。收到家信看后就烧掉了, 怕引起涉外亊件 。报刊杂志更有严格管理规定 。我们每个战士主动严格执行边防政策, 大事小事, 言谈举止做到有理有节有利, 在边防上打好主动仗 。
一班长带领班里的同志坚守在二号阵地, 坚持做好全班思想政治工作, 全班人员思想稳定 。每个同志能正确对待家里的困难, 他们说:“不来当兵, 家里有时同样会有困难, 父母同样会患病,这是人类自然规律,不可逾越” 。
八班全班战士住守在三号坑道, 石洞子还未遮住, 毛石洞, 四面凹凸不平, 走路一不小心, 就会踢伤脚趾甲 。冬天洞壁洞顶, 吊起冰珠成林, 雪白好看;地面结冰一尺多厚, 走起路来, 鞋底发出嗞嗞的响声 。夏天外面下大雨, 洞内顶上石缝下小雨, 床上用洗脸盆子接水, 狗皮褥子都潮湿,霉味熏鼻难闻 。冬天到湖边去背水, 来回两小时;下雪天就用雪化水饮用 。异常艰苦, 室内常年滴水, 也就是乃堆拉流传的“夏住水帘洞,冬住水晶宮” 。
八班长利用两种制度、两种军队的事实来教育战士 。对面士兵每顿一张面饼, 长官经常打士兵, 士兵只有嚎声啼哭;有时扯胡子, 痛得泪水直流, 冬天穿得也那么单薄 。这是大家都能看得见的事实 。我军官兵在生活上都是一致的, 每天生活费都是1元2角8分钱;政治上是平等的, 沒有听说我军干部打骂战士的,谁也不敢打谁;衣着都是一样, 干部服装多两个篼 。这些都可以作自我对比, 这些都是两种军队制度不同的体现 。
印军周六有时故意弄些女人到山口上来, 满脸涂脂抹粉, 身上穿得花花绿绿的, 怪模怪样的, 走起路来妖里妖气的;还怪声怪调的说:“你们何苦远离家乡妻子儿女来这高山老林受苦受累” 。我们的战士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们为革命吃苦, 保边疆,打豺狼”;有一次,有个战士对她们说:“你们每周周末上山口来帮助印军作宣传, 为他们“慰问服务”,你们又何苦呢?我们也理解你们是生活所逼,没有办法才来的,快回家去吧 。
全连同志认识到, 我们与印军面对面站岗,国际形势一有风云变幻,印军就有风吹草动 。为此,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列、毛泽东思想,努力改造世界观,提高政治觉悟,永远跟党走,忠实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我们要守好阵地, 守好国门, 让祖国和人民放心 。
文章图片
二、采访朱家友(炮班班长)
我家里解放以前很穷,没有吃的,父亲去摘榆树叶,不小心把树枝碰断了,被地主毒打一顿 。外出讨饭,身上被地主的狗咬伤多处,至今留下伤疤 。母亲来到我家,一床被子都没有盖的,盖麻布片 。在解放以前,不仅是我一家才有这样的苦大仇深,中国大地上绝大多数家庭都如此 。现在生活好了,有吃有穿,手上戴有手表,有收音机,能听国内国际新闻 。
原来有些老同志盼望着退伍,回到天俯之国,回到美丽的家乡 。通过批林整风学习后,使全连同志认识到,我们与印军咫尺相望,与他们就一道铁丝网的距离相峙,我们不守好这边防前哨,保卫好红色江山,谁来守卫边疆?老兵们服役三年,树立了“一人吃苦,万人乐” 的思想,在乃堆拉山口享受着“三个三”,即:三年没有脱过棉衣,一年四季都穿着,所以称老兵为“老棉裤”;三年没有洗过澡,连喝的水、洗脸水、漱口水都困难,从何谈洗澡呢?三年没有下过山去亚东县一次 。有的老兵退伍回去后,对乃堆拉山口自然环境、边境有多少固定石头、我军的工事如何等等,他们终身不忘 。叫他们说出亚东县城是个什么样子,他们就哑口无言,一概不知 。尽管如此,战士们也无怨无悔,一颗红心献给乃堆拉山口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康怀|1973年,155团有个管理股长名叫康怀道,老婆说他是个“傻瓜蛋”
- 山口|这位岗巴营老兵,亲历1965达吉山口战斗。著名作家杨星火采访了他
- 文物|1973年成都工地挖出“神兽”,考古队慌忙撤出,后盖6层大楼镇压
- 杨星火|张振才,看到杨星火老师46年前对我的采访日记,我热泪盈眶
- 乃堆拉|1975年,杨星火采访乃堆拉指导员张振才,这里有群可爱的兵
- 战友|47岁逝去的战友,我是你乃堆拉的兄弟,一路走好
- 杨星火|杨星火采访手记:1969年边境紧张,则里拉哨所与印军的对峙冲突
- 新兵|记忆犹新:1973年冬,我们这群新兵,在天寒地冻中搞营建
- 查果拉|1973,著名作家杨星火眼中的查果拉官兵,他们让人尊敬
- 军方|1973军方看见秦始皇,秦始皇找到了长生不老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