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女性|《看不见的女性》:当世界被默认为“男性”的

高铁上怎么坐都不舒适的座椅、商场饭店女厕所门口永恒的长队、需要脱出手时 , 却因为手机放不进裤袋而必须单独归置的焦灼感……
对于大部分女性来说 , 上述体验或许已是日常生活中早已习惯的一部分 。 我们很少会去怀疑 , 这样的体验有什么问题 , 相反地 , 我们更习惯自我怀疑:高铁座椅不舒服是不是因为我太矮、厕所门口队伍太长是不是我们太拖拉、手机放不进裤袋是不是因为我又长胖了……
于是 , 我们调整自己——如果不是改造的话 , 去适应这个世界 , 直到 , 或许可以借用一句流行说法:Enough is enough(够了就是够了) 。
在《看不见的女性》中 , 作者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为我们讲述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 , 高铁上不那么舒适的座椅是因为设计者没有考虑女性的身体数据 , 商场饭店女厕所门口的永恒长队是因为哪怕有所谓的中性厕所 , 也只不过是方便了男性 , 手机放不进裤袋是因为好的智能手机 , 如同好的牛仔裤 , 都是为男人的体型设计的 。
《看不见的女性》 , [英]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著 , 詹涓译 , 新经典文化 | 新星出版社 , 2022年8月 。
更直白的说法是:男性的经验、男性的视角是我们生活世界的“出厂设置” , 而女性的经验——尽管她是全球一半人口的经验 , 也被视为可以小众的 , 非典型的 , 很多时候甚至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
这就是为什么社会心理学家卡罗尔·塔夫里斯会在《对女性的误测》中愤怒地质问道:文艺复兴究竟算是对谁的复兴?这也是为什么乔安娜·拉斯会在《如何抑止女性写作》中写下:女性生活是男性生活被掩盖的那一部分真相 。
那么 , 生活在一个以男性数据为基础的世界里 , 女性会遭遇什么?今天这篇文章 , 我们从近期出版的新书《看不见的女性》出发 , 结合更多资料 , 回顾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不动声色却隐秘存在着的性别数据缺口 。
撰文 |青青子
日常出行:
你的不便与不安 , 不是因为太过敏感
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女性日常出行的复杂感受 , 那或许就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 之所以这么说 , 是因为这种感受的复杂性不仅来自由显见威胁所引发的不安 , 更源于一种无法掌握、不动声色却隐秘存在着的不便 。
让我们试想一个大雪过后的清晨 , 一位手推婴儿车、肩背购物袋的母亲收拾妥当 , 踏出家门 , 照面便是一条泥泞、湿滑、积雪阻滞的街道 , 原本是人行道的路边停着一排共享单车 , 而原本被划为自行车道的窄路上停满了私家车 , 只留下一寸敷衍的穿行空间 , 寸步难行之间 , 这位母亲可能还会遭遇身后匆匆而过的一瞥不耐烦或同情的余光 。
看不见的女性|《看不见的女性》:当世界被默认为“男性”的
本文图片

美剧《女佣》剧照 。
对于有过类似经历的女性而言 , 这可能是早已习惯或者仍需习惯的日常出行的一部分 。 但在《看不见的女性》的作者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看来 , 这条看上去性别中立的街道实则是以男性出行的“标准”模式而规划的 。
一切都始于一则笑话:清扫积雪存在性别歧视吗?
这句话本是一位官员对女性主义者以性别角度重估政策的调侃之词 , 却引发了性别平等人士的思考:是啊 , 哪怕在看上去与性别议题毫无关系的公共服务细节中 , 我们仍能发现隐形的男性偏好 。 当然 , 这并不是说城市规划者故意牺牲女性利益 , 而是 , 用作者的话来说 , 性别数据缺口的结果 。
无论是出行次数、距离、目的还是模式 , 男性与女性存在明显的差异 。 根据书中援引的研究数据 , 相比男性 , 女性更有可能步行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 在法国 , 三分之二的公共交通乘客是女性 , 在美国费城和芝加哥 , 这一比例分别为64%和62% 。 与此同时 , 在男女出行的原因上 , 男性的出行以上下班为主 , 模式更为简单 , 女性的出行则以多段短途行程相连 , 这是因为世界上75%的无偿照护工作都由她们承担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