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木桐设计西安分部|大音希声,复归于朴/侘寂美学遇上中式禅意,意境翻倍( 二 )


在日本 , 器物制作多为雾面 , 干枯的爆裂语言 , 记录了风霜雨水拍打岁月的痕迹 。 我们跨省寻来的陈年榆木 , 历经风化、开裂 , 变得斑驳 , 有了旧痕 , 再经木匠恰到好处的悉心打磨 , 每块木纹皆是时间的不同刻度 。
那如同墙上生长出的挂画 , 全屋系列均采用纯手工综合材料 , 随性的拼贴、人工的痕迹 , 无需刻意精雕细琢 , 麻绳拉扯的痕迹、刮板做出的肌理 , 不带边框装裱 。 在同一的体系中 , 呈现出原生的、不完美的、赤裸的真实感 。 手工捏造的花器 , 具有粗拙形态和古早的纹饰肌理 。 这也是恒常之美 。
那人工做旧的痕迹 , 也是对文脉的追寻 。
全案丨上海木桐(西安)设计事务所
摄影丨冯喆(空间)、缓山(静物)


秘与间
  • 宜动宜静
黑川雅之认为 , 西方的建筑始于洞穴 , 日本的建筑始于柱子 。 柱子是一种“心灵的空间” 。 柱子和房梁散发的气场 , 是流动的、象征的感官空间 , 气场交织形成华丽之“间” 。
屋主一家四口 , 有两个女儿 , 因从事国学传统文化教育 , 在起居空间需要一张长桌 , 这从设计伊始就已确定 。 对于南北面宽达13米的客餐空间 , 通过东西向轴线横向打破南北轴线 , 平衡比例 。
3.5米餐桌连接岛台东西向摆置 , 完善西厨功能增加洗手台 , 留出中厨区未来可封闭的灵活性 。 水吧岛台的设置缩小了南北向轴线 , 地台带来餐桌两侧的高差变化 , 可立可坐 。
站在客厅一侧 , 岛台遮蔽之余仍有通透 , 又形成使用动线 , 调和空间比例 , 未来也可作为国学小组的家庭学习场所 。
在侘寂中融入中式元素 , 陈年榆木为料 , 以结构性装饰嵌入 , 将客餐空间联动 , 消除藩篱 。 中式立柱弱化了边界 , 餐厅、客厅、阳台之间有柱廊 , 木质梁体与岛台呼应 , 以阡陌纵横之围合感构建的空间结构上的秩序感 。
墙面艺术漆与地面微水泥 , 奠定和敬的底色 。 南阳台增加地台 , 扩大原本设备阳台的使用空间 , 向阳处自然便是茶台 , 突破边界的地台让阳台延伸为“第二客厅” 。
竹帘虚掩 , 引入外景 , 承光借影 。 阳台是为明 , 起居是为暗 , 一明一暗 , 光影关照 。
简约几何感造型单椅 , 让软装气质趋于统一 , 和木作几何线条呼应 。 油蜡皮饰面 , 基于做旧和复古的工艺手法 , 切合空间气质的精神内核 。
以单椅棕色为底色 , 在大面积的白色画板上 , 人工用麻绳拉扯出几何形态 , 露出与单椅同一的底色 , 更像斑驳白墙的年代感 。 此处也借用留白手法为空间提亮 。
与家具对应 , 黑色线条将色彩次第延伸至地面 , 地毯选择高低织工艺 , 材质为百分百新西兰进口羊毛、加入人棉丝 。 每一个步履都会留下不同的光泽照面 , 正所谓“静物其姿不变 , 动物其姿常变 。 ”
  • 宜室宜家
庄子说:“虚室生白 , 吉祥止止 。 ”花未开全月未满 , 看似简约 , 而不失舒适、智慧 , 布局也应运而生 。
刻意营造走廊宽度 , 置一只空空柜 , 黑色边框与空间形成完美对照 , 并烘托出中性灰调 , 水泥的质感也愈发细腻 。
主卧室以功能性为先 , 延续设计表达元素 , 去繁就简 , 营造舒适的休憩场所 。 借用部分卧室区作为独立衣帽间 , 百叶推拉门可双向开合 。
重点定义功能区 , 三分离开放式主卫 , 盥洗区沿用石、木元素 , 梁柱与格栅板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