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风八字运势|树有根水有源,风水本义溯古先( 五 )


伏羲在昆仑创立的大道观及其部落联盟的繁荣昌盛、和谐大同是风水形势宗产生于此的重要典据之七 。
8)由两龙角交合之伏羲墓经龙池、南天门、峤山直至龙尾轩辕台黄帝墓的一条直线 , 奇迹般地正指南、北天极 , 堪称“天下第一中轴 。 ”(图12)
天下中轴的存在 , 表明古籍所记“庖牺氏立周天历度”(《晋书·天官书》)和伏羲、女娲手持规矩的汉代石画像《伏羲女娲人祖图》并非虚构;亦表明中国先民在八千年前已具有“天中地中” , “天龙地龙” , 具备晨观日出 , 昼参日景 , 夜考极星等初步天文地理知识 , 具备“表杆测景”、“规圆矩方”等简易测量工具;还表明早期风水遵奉“北倚来龙 , 南向为正 , 居中为尊”等信念 , 任何“悖弃真龙 , 偏离中轴 , 逆势朝北”等皆为大不吉 。
“天下中轴”是中国风水形势宗的重要法则 , 也是风水形势宗的重要典据之八 。
三、好风好水脉送穴中
脉 , 龙脉;送 , 送达;穴 , 龙穴 , 龙脉止聚、砂山缠护、川溆萦回处之谓 。
现在要问 , 既然说昆仑神龙是风水形势宗所说的聚纳天地真气的真宫仙界 , 是风水宝地 , 缘何还要衍生出龙脉、龙穴呢?
1、龙脉龙穴风水宝地说的由来
与“祭天转场”一样 , 此事还得从发生在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出现以后的一次史称颛顼昆仑“绝地天通”的政治事件说起 。 事件起因请参见《中华神龙昆仑出世》、《道教本原本体本相 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两文 , 在此仅就事件的后续发展作一探讨 。
“绝地天通”以后 , 执掌最高神权(巫师)与最高政权(帝王)的颛顼 , 为竭力巩固其“中央帝王”的政治地位和“天子祭天地”的神权地位 , 便强令推行多项举措 。 其中与祭天、“风水”直接相关的有若干项 , 例如:其一 , 祭天道场由昆仑丘转场到天台(坛)山(图13);其二 , “好风水”由昆仑神龙顺着中轴龙脉向南延伸至大河(黄河);其三 , 将原居昆仑丘一带的太皞部落民众强迁至济水中游和氐羌各地(图14) 。
从那后 , 昆仑丘便成为自燧人、伏羲直至黄帝三千年百余代帝王安寝之神圣不可侵犯的圣地 , 以至于连后羿这样的射日大英雄也“畏”西面的昆仑“轩辕之台”而“不敢西向射”(《大荒西经》) 。 中国人“归藏土中”“逝者为大”、“神圣不可侵犯”乃至“昆仑西北”说等观念亦由此来 。
以上若干举措 , 虽在史书中未见明确记载 , 但传说于后世的许多故事、史事、风俗皆与之相符 , 足以证明原始社会末期在昆仑丘确曾发生过这些大事变 。 例如:北京天坛祈年殿、圜丘、皇穹宇及其伏羲塑像、丹陛桥等是完整仿照昆仑形制的道家风水建筑群 , 这可反证原始时期帝王确系在昆仑丘祭天祈年 , 然而黄帝之后的历代帝王却改到昆仑对岸的天台山祭天;直到商周时 , 济水中游仍有称“颛臾”、“须句”等“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的“凤姓”小方国 , 表明这些小方国民众原先确系昆仑丘的古太皞部落后遗;从昆仑神龙北部圣王坪到南部峤山轩辕台 , 三千年内已有百余代古帝王归藏其间 , 所以《淮南子·泰族训》谓“怀柔(祭祀)百神(归藏昆仑的百余代帝王的化神)及(直达)河(大河、黄河)峤岳(峤山)” , 此表明昆仑神龙之上确已归葬有百余代帝王 。 于是人们当然认为有百余代帝王归葬其上的神龙昆仑肯定就是神仙天界之风水宝地 。 至今中国民间仍沿袭“墓底铺龙图 , 墓顶饰七星”的原始葬制即为明证 。
但是 , 从黄帝、颛顼推行帝王世袭制以后 , 其后代子孙称帝、辞世后又该归葬于何地?黄帝时期许多重大事件又可能发生在哪里呢?按逻辑沿推 , 其后世帝王和一些重大事件必然归葬、发生于昆仑神龙向南延伸的山脉——龙脉之上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