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日常如何安全、合法的刷酸

潮流和喇叭裤一样 , 几年一个轮回 , 化妆品“刷酸”其实是20多年前雅芳的发明 , “刷酸” , 可治疗色斑、痤疮、光老化等皮肤问题 , 机理清晰 , 功效明确 , 短平快 , 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 凭借快速见效不含糊 , 稳坐美容界今年的“顶流” 。

原料|日常如何安全、合法的刷酸
文章图片
来自某书
“刷酸”大热背景下 , 护肤品牌纷纷布局“刷酸”产品线 , 以“酸”为主要功效及宣称的护肤品也是层出不穷 。 但在竞争“内卷”的大环境下 , 为求上镜出圈 , 靠堆叠“猛药”来吸引消费者注意 , 而忽视高浓度、高频次、高酸度的使用含酸护肤品 , 可能会导致肌肤出现敏感的事实 , 这导致护肤品市场含酸产品鱼龙混杂 , 普通消费者很难找准功效和安全并存的刷酸产品 。

原料|日常如何安全、合法的刷酸
文章图片
药监局监测到风险后 , 迅速给出风险提示 , 在8月11日给出科普文“科学认识“刷酸”美容” , 是给业界的一记提醒 , 同时提醒消费者“刷酸需谨慎” 。
药监局科普文中提及的“刷酸治疗” , 专业上来说 , 其实并不属于化妆品领域 , 它需在具有医疗资质的医院或诊所 , 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 其所使用的“酸”因为风险太大 , 是不能用于化妆品中 , 例如:维A酸、三氯醋酸等 , 他们是化妆品禁用成分 。 这些只能在医疗场所在医生处方及监护下使用 。
【原料|日常如何安全、合法的刷酸】 “刷酸”需谨慎 , 但不代表要把所有含酸类护肤品一棒子打死 。 不可否认的是 , 低浓度的含酸类产品 , 主要作用于皮肤角质层 , 对改善痘痘闭口、细腻肤质、去黑头、收敛毛孔等均有明确功效 , 是护肤界公认的有效手段 。 消费者无需将其当做洪水猛兽 , 只要能正确认知含酸类护肤品所能实现的功效 , 切忌盲目 , 同时学会更好的“日常刷酸 , 安全刷酸 , 合法刷酸” , 就能从含酸类护肤品中获得裨益 。
化妆品中常用的酸

原料|日常如何安全、合法的刷酸
文章图片
α-羟基酸 (Alpha Hydroxy Acid , AHA)
α-羟基酸α-碳位氢被羟基取代的羧酸 , 因大多数在水果中天然存在 , 故称果酸 。 从结构上来看 , 化妆品中常用的果酸包括:甘醇酸(羟基乙酸)、乳酸、苹果酸、酒石酸、苦杏仁酸(扁桃酸)、葡糖酸、柠檬酸、乳糖酸 , 麦芽糖酸等(按分子量从小达到排序) 。 需要明白的是 , 现在用于化妆品行业的以上这些果酸 , 都是人工合成的 , 并不是从水果中提取而来 。
最新药监局批准的N-乙酰神经氨酸 , 俗称“燕窝酸” , 也属于α-羟基酸 。
第一代果酸以羟基乙酸为代表 , 这类水溶性的酸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小、渗透力强的特点 。 化妆品中的果酸 , 通过酸刺激来加速皮肤表层角质细胞松动、脱落 , 具有促进代谢 , 剥脱老废角质的作用 。 因此 , 能够缓解由于老废角质过厚导致的脸色暗沉和皮肤粗糙;加速聚集在角质细胞中的黑色素代谢 , 匀净提亮;去除存积于皮脂腺开口处无效的死亡细胞 , 避免毛孔被皮脂堵塞 , 改善痤疮的生长【1】 。
第二代果酸为葡糖酸内酯(葡萄糖酸δ内酯) , 它本身并不起作用 。 但当配方中含有水 , 就会水解后开环形成葡糖酸 。 葡糖酸分子量较大 , 相较于第一代果酸 , 刺激性大幅降低 , 同时因为含有更多的羟基基团 , 因而保湿能力更强 。 此外 , 葡糖酸内酯/葡糖酸能表现出相较于AHA更为出色的抗氧化性【2】;可显著增强角质层屏障功能 , 较少经皮水分丢失(TEWL)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