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日常如何安全、合法的刷酸( 二 )


在《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上 , 葡糖酸内酯在驻留型产品中最高使用量为15% , 但业界都理解《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上的最高使用量只是个过渡期方案 , 不具备严谨的科学性 。 因此 , 个人认为 , 按目前法规 , 如果其在无水配方中 , 葡糖酸内酯可以最高使用量为15% , 但如果配方中含有水 , 考虑到不可避免会形成葡糖酸 , 还是应该遵从果酸的使用限制要求 。
第三代果酸为乳糖酸和麦芽糖酸(麦芽糖酸 , 目前还不在《2021已使用原料目录内》) , 是一种多羟基生物酸 , 其作用表现为相较于甘油更为强劲的结合水的能力以及出色的抗氧化能力 , 减少光对于皮肤的损伤 , 可表现出显著的抗衰老效果【2】 。
新原料备案第一号:唾液酸:
2%的唾液酸pH值为1.8-2.3 , 理论上也是个刷酸的好选择 。 不过国家规定 , 化妆品最高添加量为2% 。 这个新原料具有保湿性及多重护肤功能 , 未来有望成为多功能的刷酸新贵 。

原料|日常如何安全、合法的刷酸
文章图片
β-羟基酸(Beta Hydroxy Acid , BHA)
β-羟基酸是β-碳位氢被羟基取代的羧酸 , 其代表物质为水杨酸 。 水杨酸是脂溶性酸 , 在化妆品中 , 水杨酸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改善痘痘:1、疏通毛孔、松动角栓;2、有效抑菌;3、控制炎症 。
水杨酸有很多衍生物 , 辛酰水杨酸是最出名的 。 神药阿司匹林 , 也是水杨酸最出名的衍生物 - 乙酰水杨酸 。

原料|日常如何安全、合法的刷酸
文章图片
壬二酸
除上述两类酸之外 , 壬二酸也在化妆品中广泛应用 。 壬二酸别名杜鹃花酸 , 是一种天然存在的二元酸(分子主链是没有羟基) , 一般运用于美白、祛痘化妆品中 。 可有效抑菌、控油 , 同时也可防止黑色素的形成 , 减少黑色素沉着 , 预防斑点形成 。 壬二酸不仅可以使色沉皮损变轻 , 还能减小皮损的范围【2】 。 通常壬二酸具有很好的耐受性 , 可以长时间使用 , 且皮肤刺激性和光毒性少见【3】 。
其实化妆品中可用的酸 , 种类千千万万 , 以上提到的这些成分 , 只是在目前的“刷酸”化妆品中应用较广泛而已 。

原料|日常如何安全、合法的刷酸
文章图片
HEPES 羟乙基哌嗪乙磺酸
这个成分是非常优良的细胞培养用的酸碱缓冲剂 , 研究证明具有一定软化角质功能 , 它溶于水后 , 其pH值在6-8之间 , 算不上刷酸 。

原料|日常如何安全、合法的刷酸
文章图片
维生素C
维生素C , 也是个内酯 , 溶于水后 , 其分子中第2及第3位上两个相邻的烯醇式羟基 , 极易解离而释出氢离子 , 具有酸的性质 , 因此又称抗坏血酸 , 具有一元酸的性质(分子主链是没有羟基) 。
0.5%的维生素C水溶液的pH值约为3 , 2%水溶液的pH为2.4-2.8 , 也算是个比较强的酸 。 维生素C具有酸性和还原性 , 理论上用高浓度原型维生素C也一样可以刷酸 , 还具有明确的美白功效 , 但维生素C在水中极不稳定 , 因此高含量原型维生素C用于刷酸 , 配方上存在难度 。
现行法规对化妆品中对“酸”的规定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对于化妆品中α-羟基酸和水杨酸的添加有如下明确要求:

  • 对α-羟基酸的要求:

原料|日常如何安全、合法的刷酸
文章图片
由于α-羟基酸具有一定剥脱作用 , 且其剥脱力与浓度和pH相关 , 因此 ,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主要从两方面对α-羟基酸进行管控 , 一是对含量 , 二是pH 。 化妆品中α-羟基酸的总量必需≤6% , 且除淋洗类发用产品外 , 产品pH≥3.5 ,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 即便是洗去型的面膜 , 也应符合pH≥3.5这一要求 。 此外 , 法规还要求在非防晒类护肤化妆品中 , α-羟基酸含量≥3%或标签上宣称α-羟基酸时 , 应在标签上标注“与防晒化妆品同时使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