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室舞|理发店只剪发不洗头,还曾被雷军看好,如今却陷入危机


浩室舞|理发店只剪发不洗头,还曾被雷军看好,如今却陷入危机
文章图片
浩室舞|理发店只剪发不洗头,还曾被雷军看好,如今却陷入危机
文章图片
浩室舞|理发店只剪发不洗头,还曾被雷军看好,如今却陷入危机
文章图片
浩室舞|理发店只剪发不洗头,还曾被雷军看好,如今却陷入危机



“便宜还没推销的模式 , 能走通吗?”

走进理发店需要做好心理建设 , 大家心照不宣 。

女人们赌运气 , 发型师对“修一下”的理解 , 是不是和自己有着南非大峡谷一样的鸿沟;男人们站在店门口嗫嚅着 , 大概率是不能接受 , 只是稍微修剪 , 怎么就敢收近三位数的价钱 。

传统理发店的经典话术“办张卡吧”“要不要做个护理” , 以及尬聊开场“你是哪里人” , 也总能精准踩中当代社恐的雷点 。

一批人率先逃离:

2014年起 , 国内出现一批以快发、星客多为代表的快剪店 , 主打“不办卡不推销不废话” 。 同时 , 不烫染 , 只剪发 , 靠减少服务时长 , 提升服务人次 , 降低客单价 , 在线下美发市场开拓出一块版图 , 尤其受到男性用户的追捧 。

这一模式并不新鲜 , 它来源于日本的快剪连锁品牌QB House , 全称Quick Barber快速理发店 , 核心正是将单一的剪发服务做到极致 。

根据QB House官网资料 , 目前 , 它已经在包括日本、新加坡、美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 , 开设了共计700家店面 , 其中 , 本土有565家 , 在日本财经报纸《日经MJ》的第38次服务业调查中 , 销量是日本理发美容综合市场的第二名 。

有意思的是 , QB House引来了大批中国学徒 , 但在落地生根的7年间 , 没有一家成为能够媲美它、改变行业格局的本地品牌 。

国内的行业头部玩家快发正向“新美业智慧门店”转型 , 但并没有实际落地的案例 。 星客多在2019年与新加坡医疗保健公司Novena合并 , 而在更早之前 , 除却剪发 , 也开始售卖自研产品 。

留给我们探讨的问题是:

纯粹的QB House模式为什么在国内走不通?如今 , 客观存在的市场需求 , 让更多快剪店前仆后继赶来 , 线下理发店的格局 , 能被改变吗?


一门好生意
一名国内去往日本留学的男生 , 在完成学业的同时 , 习得的第二技能很可能是推头 。 相对应的 , 女生大概率是打理长发 。

来自江苏的在读博士许晴 , 已经习惯抓住每年一次的回国机会 , 迅速去理发店调整发型 , 她的男同学们 , 则早早网购了推子自学成材 。

服务业发达 , 人工成本昂贵 , 直接的后果便是 , 剪发这项日常生活必须的消费 , 在日本成为大多留学生负担不起的开支 。

“太贵了 。 ”许晴咋舌 , “男生都要一百多一次 , 何况女生还要做造型 , 直接上不封顶 。 ”

这当然不仅仅是一个困扰留学生的问题 。 25年前 , 日本一位名叫小西国义的医疗器材经销商 , 同样被其所困 。

因为马上要和客户见面开会 , 为了给对方留个好印象 , 他急匆匆走进一家理发店 , 打算修剪一下发型 , 没曾想 , 整个过程中 , 被迫洗了两遍头发 , 还接受了按摩服务 。 拿起账单后 , 小西国义气得吐血:一共6000日元 。

这次不快的体验让小西国义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 他认为 , 像他一样对剪发、省时间、收费合理有诉求的人 , 必然不在少数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