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 , 正是在《平原上的娜拉》的写作者笔下 , 我读到了娜拉所不具的刘小样的独特和奇异 。 她显然是天才的与对文字拥有特殊敏感的女性——尽管她没有受过系统的或高等的教育 , 甚至没有更多地接触文学 , 却能写下如此动人的表述 。 在我的阅读中 , 我感到她的故事应该有其他的讲述可能 。 一个作为差异的个体的奇妙故事 。 而面对如此特殊的个体 , 是我们 , 我们的文化与眼睛限定了我们对她的理解 。 她的受困感并不出自《玩偶之家》的遭遇 , 她也经历了出走——外出打工 , 越走越远 , 但是她仍没有找到快乐与安然 。
《玩偶之家》 , 易卜生著 , 潘家洵译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78年 。
我自己面对刘小样故事的疑虑 , 也是我更大的疑虑与追问的一部分 。 我们能否把她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去理解、体认 , 而不是将她归入一类人、一种状况当中去 。 如果我们把她当作一个个体去理解 , 是否能对她的生命获得不同的理解和构想 。 也许 , 她的生命境况不必通过出门打工、经济独立、成就自己、自我彰显的方式便得以完满 。 的确 , 我不能确知别样的可能在哪里 , 只是相信它应该存在 。 沿着娜拉设定的方向 , 刘小样尝试了、实践了近乎所有的可能 , 但是她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 。 事实上 , 她的丈夫理解她 , 她的家庭和孩子尊重并且保护她 。 我想 , 正是她独特的生命经历 , 和《平原上的娜拉》的写作者饱含真诚的文字 , 提示我们:也许该有不同的理解、追问的方向与路径 。
经由刘小样的故事 , 我也会引申、反观我们自己:我们思考的解放之路、我们思考的自我实现、我们思考的反抗之路 , 会不会是同样受限于我们试图反抗和改变的主流与性别秩序 , 甚至是否是压迫性结构反身形构、召唤出来的存在?在此之外 , 在父权、男权逻辑之外 , 不仅仅是反向参照或主体更替、模板复制 , 我们的未来和可能究竟有怎样的图景?
PART 4.
尾声:对生命的敬畏
新京报:上一次聊完之后 , 我忽然很想问一个问题:你对这个世界的原点式相信是什么?之所以这么问 , 是我们聊了你生命当中的种种困惑 , 也聊了很多无解的问题 , 但你仍然那么顽强地生活着、抗争着 , 这是否也源于你对世界、对人的某种相信 。
戴锦华:(沉默了一阵子)很早以前 , 我和一些朋友有过一次比较动感情的讨论 , 聊到对我们来说 , 什么是最具神圣感的所在 。 我记得我当时的回答 , 现在依然如此 , 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
苏联电影中的一段话 , 今日仍记得——很矫情 , 对我却很真切:“地球是一颗年轻的星球 , 人类是地球上一个年轻的物种 。 人类还年轻 , 人类要活下去 。 ”对生命的尊重令我瞩目于多数 , 瞩目于社会平等 , 瞩目于对生者与死者的正义 。 个体生命转瞬即逝 , 但我梦想人类社会生生不息 。
汗颜 , 但这的确是我的底线与底色 。
本文图片
纪录片《尘与雪》剧照 。
“
书名读者征集
篇幅所限 , 本篇对戴锦华教授的专访有较大篇幅删减 , 完整版内容将收录于今年下半年出版的——
《主标题暂定:女性学者访谈(第一辑)》
【戴锦华|戴锦华:接受自己,并背负起自己|女性学者访谈】欢迎读者朋友在留言区为书名的主标题出谋划策 , 最终入围者 , 我们将免费赠书一本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外婆拔“刀”,母女只剩命苦!记戴安娜这位同在宫里的亲戚!
- 戴安娜王妃|戴安娜王妃逝世25周年前夕,车祸豪车下落不明,车主要求“物归原主”
- 离婚一年后戴安娜王妃香消玉殒,起因竟是女王手写的离婚信?
- 一场完美的婚礼 干货分享,解锁婚戒佩戴的正确姿势!
- 戴安娜|1981年,卡米拉站在戴安娜的婚礼上,眼里藏刀,和查尔斯眉目传情
- 1981年,卡米拉站在戴安娜的婚礼上,眼里藏刀,和查尔斯眉目传情
- |42岁董洁下地干农活,徒手捏虫子不戴手套!对比王艳差距就出来了
- 作者:黎荔从来不喜欢穿金戴银 童年时代的耳环
- 戴大爷的儿子戴伟早些年为了钱 父亲去世后,戴大爷把三十万存折全给了自己的侄儿
- |拉风!梅西夫妇约会共进晚餐,梅西戴百万百达翡丽鹦鹉螺,安妞拎香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