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 , 对于我 , 基本的议题是学会接受自己 , 并背负起自己 。 同时我也不断告诉自己和伙伴 , 我们不要“加盟”社会性的对女性、对自己的迫害 。 某些时候 , 我们体认到至痛的伤害 , 来自社会的、主流人群的恶意和敌意 , 但此间是否也包含着某种我们因内化而潜意识认同的因素?在意识深处、在潜意识层面 , 是多少源远流长的父权文化的规训?我近来在很多议题中重申 , 女性/新女性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大的“发明” 。 这里说的当然不是生理性别 , 而是文化位置与社会功能角色 。 女性的公共生存刚刚走完不到一百年的时间 , 而此前是东西方世界的千年历史 。 女性很新 , 我们的课题很新 , 我们学 , 我们行 。 路还长 。
本文图片
电影《新女性》(1935)剧照 。
3.2
不存在也不需要
独属于女性的学术传统
新京报:提到国内的女性主义理论或是性别研究 , 你是绕不过去的名字 。 这种绕不过去 , 既在于理论和思想层面 , 例如 , 当人们提到女性主义视角的当代文学批评时 , 很难绕过《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 , 也在于你言传身教的影响层面 。 某种意义上 , 你代表了学术中的某一种传统 , 也成为后来许多学者的学术榜样 。 在你看来 , 是否存在一种属于女性学者的学术传统/脉络?
戴锦华:我不认为存在着一个女性的学术传统 , 我也不认为我们应该期待和形成这样一个传统 。 一直以来 , 我坚持强调一个基本事实:女性是人类的一半 。 在任何一个领域 , 当我们观察到女性被排除其外的时候 , 都无疑是问题 。 但与此同时 , 当女性已经置身其间的时候 , 我们期待女性是一个完全差异性的存在 , 其本身可能成为强化性别本质主义的实践 。
在我一生当中 , 两种评价一直伴随着我 。 一种是说我过度女性化 。 比如他们认为我的文字太过情感性或情绪化 , 或认为我的文字修辞性过强 , 不够学术 , 不够严谨 。 另一种批评完全相反 , 说我不够女性化 , 因为过度严密、过度逻辑、过度理论化 , 以至于它缺乏女性气质 。
这两种评价实际上指向一件事 , 就是相信女性是一个与男性相比具有本质性差异的群体 。 因为只有在我们是一个本质性的差异群体时 , 我们才可能形成一种独属于女性的表达 。 而迄今为止 , 对于我来说 , 女性主义的意义是反本质主义 。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差异是个体差异 , 同时 , 当然也是阶级差异 , 也是地域差异、种族差异、文化差异 , 是极端丰富的差异性的集合 。 在所有的这些差异的参照之下 , 性别的差异作为现代性构造结果 , 也许并没有那么突出 。
本文图片
纪录片《女人》剧照 。
同时仍必须提及和反思的是 , 在学术场域当中 , 如果说我们并不需要一种独属于女性的传统与规范 , 那么我们是否还在不自觉沿袭着男性所开启的学术规范 , 比如说理性、客观、科学性?坦率地说 , 我此生的最大任性 , 是坚持着自己的游戏 , 坚持自己对游戏规则的制定权 。 有代价 , 甚至惨痛 , 但我让自己“输得起” 。
女性 , 作为社会公共场域中的新角色 , 我们一边在介入中寻找和创造新的文化模板 , 一边要面对的是后冷战、后革命时代社会文化趋向的整体的逆转或直呼反动 。 记得一次我对世纪之交的北美学术界的现场观察 。 在彼地的PC/政治正确逻辑看似如此强势、如此持久之后 , 美国学界仍是白男人占据压倒多数 。 我出席的一次教授会上 , 一位国际知名的女性主义女教授退休 , 讨论后继者人选时 , 一个男教授公然赤裸地提议:能否不找女教授 , 能不能选择非女性主义者?实在受够了 。 ——而这是一所以激进、政治正确著称的大学和科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外婆拔“刀”,母女只剩命苦!记戴安娜这位同在宫里的亲戚!
- 戴安娜王妃|戴安娜王妃逝世25周年前夕,车祸豪车下落不明,车主要求“物归原主”
- 离婚一年后戴安娜王妃香消玉殒,起因竟是女王手写的离婚信?
- 一场完美的婚礼 干货分享,解锁婚戒佩戴的正确姿势!
- 戴安娜|1981年,卡米拉站在戴安娜的婚礼上,眼里藏刀,和查尔斯眉目传情
- 1981年,卡米拉站在戴安娜的婚礼上,眼里藏刀,和查尔斯眉目传情
- |42岁董洁下地干农活,徒手捏虫子不戴手套!对比王艳差距就出来了
- 作者:黎荔从来不喜欢穿金戴银 童年时代的耳环
- 戴大爷的儿子戴伟早些年为了钱 父亲去世后,戴大爷把三十万存折全给了自己的侄儿
- |拉风!梅西夫妇约会共进晚餐,梅西戴百万百达翡丽鹦鹉螺,安妞拎香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