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福身心灵|《武林揭秘》人物特稿——临清意拳陈明:和马保国不存在彼此炒作( 三 )
脱离了实战一味的讲究“武德” , 那是对武德本身的一种理解的偏差 。 那不是真正的武德 。
【三】传统武术自身出现了问题 , 而且还是很大的问题《尚福周刊》:那您觉得传统武术哪里出现了问题?
陈明:前一段时间 , 由于一些不堪一击的“传武大师”的行为 , 使我们的国粹传统武术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笑资 , 这真的让人在可笑之余更感到可悲、可恨 。
导致大家对传统武术这种负面认识的出现 , 从根本上来讲是传统武术自身出现了问题 , 而且还是很大的问题 。
传统武术第一要素就是御辱防身 , 是能打的 。 可是现在的练习传统武术有几个人能打?为什么不能打?是因为传统武术的传承和训练方式脱离了打的范畴 。 打是两个人对练的东西 , 可是传统武术现在的训练却成了一个人的事儿 。 每天一个人即使练得再苦再累 , 功力再大 , 如果不去实战对抗 , 那么从打的角度来讲这是没有意义的 。
可是多少年来 , 传统武术成了一种“和空气搏斗”意识流格斗 。 传统武术讲究“养、练、打”结合 , 可是现在传统武术练习者除了养和练 , 谁还提打的事?这就是传统武术自身所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
《尚福周刊》:您觉得推广传统武术的局限在哪里?是否只有融合外来拳种这一条路?
陈明:传统武术最大的局限性就是“自娱自乐” 。 现在社会发展很快 , 很多先进的好的东西我们一定要研究和借鉴 , 可是很多传统武术大师沉浸在自我陶醉的状态里不能自拔 , 他们不研究外来功夫 , “闭门造车”式的发展当然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
传统武术本身就是一种身体的运动 , 既然是身体的运动 , 西方和东方的武术和功夫就有许多相通之处 , 就有可以相互借鉴和融合的地方 。 意拳宗师王芗斋先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接受了拳击的训练理念和方法 , 并大胆地运用到意拳的训练中来 , 可以说是传统武术中西合璧的典范 。
受历史发展的局限 , 中国传统武术和西方自由搏击在形式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同 , 但从实质上来讲 , 二者都是为了实战而生的 。 从这一点上来讲 , 中国拳、外国拳完全是可以融合的 。 在一百年前 , 王芗斋先生就已经做了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 , 现在我们临清意拳也在做着这种中西合璧的训练模式研究 , 并且也在各种现代擂台搏击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 所以说 , 传统武术和外来拳种是完全可以融合的 。 这也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 。
《尚福周刊》:传统武术是否可以“竞技化”?如果可以的话如何“竞技化”?
陈明:传统武术本来就是一种竞技化的东西 , 就是为打而生的 。 不能说传统武术可不可以“竞技化” , 这种说法本身就是对传统武术的一种不理解 。 应该说传统武术应该如何优化自身的“竞技化” 。 就跟我们买了新房一样 , 我们不用讨论新房能不能住 , 而是要讨论如何装修 , 是简装还是豪装?更好得发挥房子“住”的本质 。
至于传统武术如何竞技化的问题 , 前些年央视就搞过“武林大会” , 现在北京也有“国术会” , 都是有意要将传统武术竞技化更加优化 。 他们试图恢复传统武术的竞技实战性 , 可是结果不是很理想 。 传统武术看着很大 , 实际是虚的 。 就好像一个原本很强壮的人 , 后来由于各种原因走偏了路线 , 从强壮变的肥大了 。 大 , 并不代表着强 。 传统武术现在就是“大” , 而如何让传统武术变“强” , 一定要从传统武术传承和训练的方法和理念上去进行挖掘和改变 , 要从打的角度出发进行训练 , 这应该是传统武术走向竞技化的最关键的问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海苔 科学瘦身,不吃晚饭?可以试试荞研社荞棒
- 人群染发对身体有伤害吗?不妨直说:这几类人群可能不适合染发
- 品牌富婆凯莉·詹娜浑身肉色和红色相间,既光彩照人,又令人恐惧
- 经常在办公室讽刺我们的女同事,净身出户了,如今送外卖为生
- 总有一些人,走进了心灵,便自此不忘不弃
- 现在单身的人那么多,其实都存在这种原因
- 一身61岁杨丽萍近照曝光,美的不带一丝人间烟火气
- 黄豆猪身上的这个东西,价格便宜,我们常常忽略,竟然是养颜美容宝贝
- 跑步 体重超过“这个数”的人,不适合跑步减肥,脂肪难减下去还易伤身
- 张萌 张萌瘦身成功后秀巴掌腰,脖子被拉得太长,本人回应特效开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