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贾宝玉一见到林黛玉,立刻就有种“恰似旧时友”的感觉( 三 )
事实上 , 对于薛宝钗 , 除了外形 , 贾宝玉也有真心喜欢她的地方 。 比如薛宝钗给贾宝玉解的那段北点绛唇曲子的《寄生草·山门》 。 这个桥段 , 要说明的是贾宝玉与薛宝钗的佛性相通 。
文章图片
那么另外一个桥段 , 说得就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道伴故事了 。
贾宝玉自己在家生闷气读《庄子》 。 读到《外篇·胠箧》中 , 有这样一句:故绝圣弃知 , 大盗乃止 。
其实 , 这句话是脱胎于老子的《道德经》 , 绝圣弃智 , 民利百倍;绝仁弃义 , 民复孝慈;绝巧弃利 , 盗贼无有 。
宝玉看得入脑入心 , 来了兴致 , 大笔一挥 , 续曰:
……戕宝钗之仙姿 , 灰黛玉之灵窍 。
……戕其仙姿 , 无恋爱之心矣;灰其灵窍 , 无才思之情矣 。
彼钗、玉、花、麝者 , 皆张其罗而邃其穴 , 所以迷惑缠陷天下者也 。
这是要解脱出家的节奏呀 。
第二天 , 黛玉来了看到 , 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 提笔写下:
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 。 不悔自家无见识 , 却将丑语诋他人!
黛玉与宝玉 , 是道伴 。 黛玉开始时候是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 , 后来修成人形之后就到了离恨天灌愁海 , 也就是说 , 黛玉是由佛入道 。
而宝玉的前世神瑛侍者是在西方灵河的赤瑕宫 , 所以他本体是佛性深厚 , 但道性根基不深 。
文章图片
这样 , 有两个事情就容易解释了 。
宝钗寿辰 , 宝钗点了一出《山门》 , 宝玉觉得没意思 。 宝钗就说:
“你过来 , 我告诉你 , 这一出戏是一套《北点绛唇》 , 铿锵顿挫 , 那音律不用说是好了 , 那词藻中有只《寄生草》 , 极妙 , 你何曾知道!”
宝玉见说的这般好 , 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 , 念给我听听 。 ”
宝钗便念给他听道:
漫揾英雄泪 , 相离处士家 。 谢慈悲 , 剃度在莲台下 。 没缘法 , 转眼分离乍 。 赤条条 , 来去无牵挂 。 那里讨 , 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 , 芒鞋破钵随缘化!
宝玉听了 , 喜的拍膝摇头 , 称赏不已;又赞宝钗无书不知 。
文章图片
这是两个“佛系”青年的交流啊 。 他们俩高兴了 , 黛玉就不高兴了 , 把嘴一撇道:“安静些看戏吧!还没唱《山门》 , 你就《妆疯》了 。 ”
之后 , 为了与这段形成对应 , 宝玉与黛玉对了一首偈子 。
宝玉写道:你证我证 , 心证意证 。 是无有证 , 斯可云证 。 无可云证 , 是立足境 。
而黛玉续写道:无立足境 , 方是干净 。
宝玉证得混混沌沌 , 黛玉却证得干干净净 。 正如那《收尾·飞鸟各投林》:
看破的 , 遁入空门 。 痴迷的 , 枉送了性命 。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 ,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风林话古论今》专栏 , 文:风林秀
参考文献:《红楼梦》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 ,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返回搜狐 , 查看更多
【为什么贾宝玉一见到林黛玉,立刻就有种“恰似旧时友”的感觉】责任编辑: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爸爸,为什么他能插队?”当不知道怎么回答时,看看这8幅漫画
- 老十四胤禵和老四胤禛一母同胞亲兄弟,他为什么却支持老八?
- 被别人当傻子经典句子 被别人当傻子的句子
- “孩子和我们小时候不一样”,孩子们已经变了,但大人却不知道
- 诸葛亮临终前,刘禅问他这样一句话,诸葛亮才知道自己小瞧他了
- 为什么男人总喜欢穿白色裙子的女人?清新不落俗套,真的很迷人!
- 柚子的籽为什么那么大
- 汽车保修期保什么
- 微信注销为什么要60天
- 如何给旧车打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