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一年卖200亿,年轻人的颜值新战场

文|观潮新消费 发发
编辑|紫苏
金属材质机械齿轮转动 , 如同机械钟表在运作 , 齿轮的边缘由各种色彩的彩瞳构成 , 齿轮流转间犹如灵动的双眸 。 这一命名为“奇幻之眼”的装置是HARMAY话梅店内的彩瞳专区“EYE CARE” 。 顾客在这里滚动齿轮 , 可以感受着沉浸式的选购体验 。
除了话梅 , 不少崛起的线下集合店都设有美瞳专区 , 这一现象并非偶然 。 在拉面、茶饮、健康食品活跃在资本舞台之时 , 彩瞳也悄然登台 。
【品牌一年卖200亿,年轻人的颜值新战场】当彩瞳成为了女孩们精致妆容的第一步 , 装点眼球的小元素 , 撑起了百亿市场 。 如今 , 彩瞳的作用已不仅仅是矫正视力 , 而是逐渐走向美妆化 。 根据数据统计 , 超过30%的用户是0度用户 , 其佩戴彩瞳的目的在于配合妆容 。
新品牌迅速崛起 , 近一年 , 可啦啦、Moody、可糖等新锐品牌融资近10亿;强生、博士伦等传统老牌隐形眼镜也在加大彩瞳板块投入;完美日记等美妆品牌也正跨界而来 。
数据显示 , 2020年彩色隐形眼镜中国市场终端销售额超200亿 。 有机构预测 , 2025年 , 中国彩色隐形眼镜行业市场规模可达500亿元 。 市场变得越来越繁荣 , 之前鱼龙混杂的行业也正经历着大洗牌 。
01 老牌瞄准“新金矿”
美瞳从最初的医药用品变成消费品 , 再迭代成快消品 , 进一步发展为美妆产品 , 更大的市场也在孕育之中 , 老品牌借助固有优势不断在入局 。
不只有海昌、博士伦、科莱博等隐形眼镜生产企业开始占据彩瞳市场 , 就连框架眼镜品牌也玩起了“跨界” , 陆续和彩瞳品牌推出联名款 。
2012年成立的LOHO作为眼镜时尚品牌 , 跨界彩瞳似乎并不那么突兀 。 2020年 , LOHO收购了彩瞳品牌「觅丽季」 。 觅丽季新品5月上线当天 , 通过达人推广带货销量就达到了4000盒;上线一个多月 , 618期间销售业绩进入到天猫新锐品牌店铺第4名;截至目前 , 觅丽季的粉丝量超过了10万人次 。
从眼镜到美瞳 , LOHO延续了自研的基因 。 本质上 , 美瞳依然属于医疗器械产品 。 LOHO在行业内积累的验光经验、市场基础、供应链体系 , 给了觅丽季“底气” 。 但同时 , 问题也随之而来 。 框架眼镜深度依赖线下渠道 , 而彩瞳的复购则是在线上 。
不仅渠道不同 , 营销打法也发生了变化 。 “一开始框架眼镜在线上主要是通过搜索引擎导流 , 而如今社交媒体的红利期衍生了抖音视频投放、小红书种草等新思路 。 变的是营销打法 , 不变的是对产品的执着 。 ”觅丽季CEO陈敏对观潮新消费表示 。
LOHO长期坚持的DTC模式也形成了觅丽季的核心壁垒 。 一方面 , 在花纹的设计与迭代上 , 觅丽季凭借较强的供应能力可以对消费者的需求快速反应 , 实现每周上新;另一方面 , 依托LOHO集团的光学专业背景 , 在产量和质量上都有一定保障 。
近十年来 , 从缺乏设计、生产专业人员到做起中国品牌 , 国内框架眼镜不断深化、不断成长 。
彩瞳的发展也是如此 。 早期国内品牌不断学习 , 借鉴日韩品牌概念及产品设计 , 随着市场的扩大 , 便形成了自有品牌 , 生产出符合国人的彩瞳产品 。
然而老品牌入局新彩瞳 , 想要破圈关键因素首先在于产品力和市场教育 。 LOHO发现彩瞳与框架眼镜大有不同 。 彩瞳直接接触眼球 , 因此对产品质量安全性、健康性有着更高要求 。
在LOHO看来 , 不论是框架眼镜还是彩瞳 , 都应当是快速消费品 , 需要经常更换才能保证安全、卫生 。 觅丽季将日抛眼镜作为主打产品 , 一方面确保了安全属性 , 另一方面增加了复购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