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爆火之后,韩国文学呢?

韩剧爆火之后,韩国文学呢?
文章图片
《情书》剧照 。
一直以来 , 相较于隔壁的日本 , 华语世界都较少关注韩国的文学作品 。 2016年 , 韩国作家韩江的旧作《素食者》获得国际布克奖 。 韩江作品的获奖 , 逐渐打破了人们对韩国文学的认知桎梏 , 也将韩国文学带到大众视野 。
在她的作品中 , 读者能够看见鲜少被作家触及的生命中最坚硬与柔软的部分 。 韩江的新书《白》更像是一场文字的实验性写作 。
世界上一切白色的事物 , 都在提醒着她要珍惜活着的每一分每一秒 , 时刻铭记住 , 除了黑暗与绝望外 , 人类的生命还有尊严与亮光 。
?作者|利拉
?编辑|张文曦
她也许是韩国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
2016年 , 韩江的写于2004年的旧作《素食者》获得国际布克奖 , 从此将其引入国际文学的视野 , 也让我们开始熟悉邻国的这位女作家 。
韩剧爆火之后,韩国文学呢?
文章图片
韩江 。 /Wiki
虽然有着接近的东亚根基 , 但是华语世界对于韩国的文学作品一直很陌生 , 直到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 , 韩国的女性文学才备受关注 。
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副院长崔一认为 , 韩国文学一直以来倾向于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换言之“不够大气” 。
然而韩江的作品 , 却做到了将宏大历史与个体故事相结合 。
出生于1970年的韩江来自一个文学之家 , 她的父亲韩胜源是韩国著名作家 , 两位哥哥也都是小说家 。 在书海中成长 , 她认为这是一种莫大的幸运 。
不过也如她所说“文学是一条必须以非常个人的方式才能踏上的路” , 从她的作品中也能看出 , 她的写作是个人的 。
在小说创作获得佳绩后 , 她的新书《白》是一场颇具实验性质的写作 , 选取63个与“白”相关的事物 , 探讨人的生与死 。
韩剧爆火之后,韩国文学呢?
文章图片
《白》
[韩国]韩江著/陈允然绘 , 胡椒筒译
磨铁图书|四川文艺出版社 , 2022-9
未被玷污的“白”
2014年8月 , 因受到熟识的翻译家邀请 , 韩江与十四岁的儿子登上飞机 , 前往波兰的首都华沙 。 一个月后 , 她渐渐习惯了在异乡的生活 。 当韩江走在瓦津基宫的林荫路上 , 构思自己的作品《白》时 , 一段关于母亲的历史闪烁起来 。
1966年的秋天 , 她母亲二十三岁那年 , 生下了一个七个月大的早产儿 。 在这个不幸的早产儿离世的两个小时内 , 韩江的母亲一直低声说着:“一定要活下去 。 ”
这句话让她联想到自己的另一部作品《少年来了》——在韩国历史事件的背景下 , 幸存者对身患重病的人说:活下去 。
韩剧爆火之后,韩国文学呢?
文章图片
《少年来了》
[韩国]韩江著 , 尹嘉玄译
漫遊者文化 , 2018-1-3
很巧的是 , 此刻韩江身处的城市也曾遭遇一场关于生死的劫难 。 二战期间 , 希特勒下令毁灭华沙 , 因此这座城市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建筑都曾被摧毁 , 废墟如同皑皑白雪 , 无边无际 。 而如今城市重建 , 这段历史被放进华沙抗争博物馆 。
一段人类历史上关于生死的集体记忆 , 与个体面临的生死碎片遥遥相望 。
韩剧爆火之后,韩国文学呢?
文章图片
《钢琴家》剧照 。
当城市被摧毁 , 在废墟之上 , 人们终将重建、复生 , 并继续下去 。 而韩江意识到 , 那个早逝的婴儿是自己的姐姐 , 而自己正是姐姐的续写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自己成为了姐姐的另一种生存形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