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一封信》擅自删改原文,画蛇添足,错会原意( 二 )
原文与课文的比对 , 可以看出 , 改动还是挺大的 , 有些改动 , 只是作了字句的调整 , 增添了一些人物动作 , 尽量使课文便于小学生理解 , 这是无可厚非的 。
有的地方修改 , 则是对原作的错误理解 。 如原作里提到小女孩回到家里 , “把空调开到高档” , 但课文里改成了“她打开空调” , 两者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 。
最大的改动 , 是改变了小女孩心目中对父亲的形象定位 , 也将作者的深意作了曲解 。
在原文中 , 只是强调了小女孩对爸爸的依恋之情 , 可以说 , 并没有突出慈父之爱 。 因为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意思是 , 一个父亲 , 在家里 , 可能对孩子并没有多少亲情的表示 , 但却支撑着一个家的幸福与快乐 。
吉娜·卢克-帕奎特作品
文章图片
在原文中 , 小女孩提到父亲的时候 , 用了这样一句话:“以前每天早上我都看见你刮胡子 。 ”
在这句话里 , 可以想象出小女孩在父亲不易觉察的时光里 , 偷偷地看着父亲在刮胡子 , 这个动作里 , 有着小女孩对父亲作为一个男人的独到身份的好奇 , 因为刮胡子对于小女孩来说 , 是一种很奇怪的事情 , 只有男人才有胡子 , 所以 , 小女孩在信中表达的是对父亲身为男人的独特特征的一种特别的关注 。
这无形中也透露出小女孩信里表达的一种潜在的含意 , 就是作为家庭支柱象征的父亲的缺席 , 抽掉了家里的雄性的力量支柱 , 这是小女孩感受中最强烈的部分 。 她失去了对刮胡子父亲的单向的观看 , 这一点足以使她意识到家庭里发生的巨大变化 。
但是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者 , 却错会了原作者的用意 , 看到原文里没有强调父亲对女儿的一腔关爱 , 便自作聪明地添枝加叶 , 将原文改成了这样的一句:“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 , 一边逗我玩 。 ”
文章图片
将原文单向的小女孩对父亲的观察 , 变成了父女的互动 , 如此一改 , 意思就改变了 , 将父亲在家庭中的顶天立地的地位 , 变成了父亲也开始婆婆妈妈地、外在、皮相地与女儿玩耍了 。
原文中 , 小女孩根本没有强调父亲对她的柔情 , 因为这种柔情 , 母亲可以完整地给予她 。 正是因为父亲的这种顶梁柱角色的缺阵 , 所以 , 原文里接着写了一句:“妈妈昨天哭了 。 ”这也是从女儿的心理上 , 感知到父亲的阳刚之气的缺位之后 , 母亲也有着很大的精神失落 。
而小学课文里 , “妈妈昨天哭了”这句话不见了 。 这句反映母亲也有软弱一面的关键之句 , 大概不符合教材编写者的“为母则刚”的高大上要求 , 毫不留情地给砍掉了 。
吉娜·卢克-帕奎特作品
文章图片
接下来课文里再度扭曲了原文里的母亲形象 。
原文里母亲回来之后 , 并没有如改动后课文那样 , “妈妈在她身旁坐下来” , 鼓励小女孩继续写信 , 而是她忙碌地做起了家务 , 对女儿说:“你写 , 我来炒鸡蛋 。 ”
原文里给我们的画面是 , 女儿一边在桌子上写信 , 母亲在另一边忙着炒鸡蛋 , 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 , 一边关注着女儿写信 。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一封信》擅自删改原文,画蛇添足,错会原意】可以看出 , 原文作者强调了母亲给予女儿以充分的写信自由 , 只是在忙于手里的活计之余 , 给予女儿以恰到好处、点到为止的点拨 。
教材编写者却删除了母亲在女儿写信的时候做活计的描写 , 而改成了母亲一事未做 , 坐到女儿的身边 , 慎重其事地与女儿斟词酌句 , 共同完成了给父亲的一封信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这位姓“陆”的父亲给孩子取名,遭同学嘲笑,语文老师:文化人啊
- 二年级学生厌学怎么办
- 5年级男孩语文成绩突飞猛进,只因暑假奶奶带他玩牌!方法可复制
- 语文宾语是什么意思 语文宾语的意思是什么
- 夜雨丨吴会娟:语文老师
- 将数学卷答成语文卷,思路清晰头头是道,你看该给几分
- 如何解决二年级学生不爱学习
- 秋分来了祝福语文案
- 小学语文:100个常见多音字及用法口诀,帮助孩子高效有趣的学习
- 套作是什么意思 套作一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