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璐说 身价千亿的香港女富豪,帮儿媳赶小三,替丈夫接管公司,她是怎么做到的?( 五 )


而到了郭得胜这里 , 也创办出了一个影响至今的玩法——「分期付款」 , 就是付完首付后 , 剩下的再按照一定的利息比例分期付款 , 降低了房地产发展的风险 , 让地产公司回本更快 , 也让更多崛起的新中产能够买得起房子 。
除了永业公司 , 郭得胜还和林百欣等人合伙 , 在1959年11月创办了丽昌公司 , 后面又和郭锦涛、陈成林等人创办鸿基有限公司 , 兵分三路进军地产行业 。 鸡蛋绝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
林百欣就是我们写过的谢玲玲的公公 , 儿子是追求王祖贤的那位
1963年 , 不想和其他人分羹的郭得胜、李兆基和冯景禧另起炉灶 , 创办了新鸿基企业有限公司 , 在短时间内快速崛起 , 也就是今天新鸿基地产的前身 。
1972年 , 三人分手 , 自立门户 , 郭得胜继续他的新鸿基地产 , 其他人各自创业 , 不过三人的关系都很好 , 甚至李兆基仍然是新鸿基地产的董事和战略投资者 。
1990年 , 郭得胜因为心脏病去世 , 留下庞大的财产 , 尤其是新鸿基地产 , 18年的时间 , 市值达到了254亿港元 , 比刚上市时增长了62倍 。
有些女富豪 , 前半生被老公的光芒所掩盖 , 没有什么话语权 , 真正的人生 , 是从离开了老公才开始的 , 邝肖卿就属于这类 。
任何一位巨鳄掌门人 , 在世的时候 , 都会为自己挑选合适的继承人 , 郭得胜也不例外 。
最开始郭得胜钟意的人选是自己的长女 , 郭燕萍 。 六十年代从国外学成回国后 , 本来就有计划让她在公司担任要职 , 成为公司的第二把手 。
郭燕萍不仅负责打理新地的银行业务 , 还打理人事、法律等核心业务 , 而且女儿比儿子更细心 。 在邝肖卿在日本照顾二儿子郭炳江时 , 正是郭燕萍负责照顾家里的人 。
可没想到 , 郭燕萍因为身患癌症 , 在1980年就去世了 。 更没想到 , 二女儿郭婉君早两年 , 在1978年也因病去世 。
此时 , 真正能担得起新鸿基地产公司大任的 , 也只有邝肖卿一人 。
虽然表面上她并不参与公司的事务 , 但实际上 , 她时时刻刻看管着儿子和公司的动态 , 是郭家真正的控制人 。
郭得胜在离开之前 , 为了防止兄弟反目 , 致使公司倒闭 , 为郭氏家族成立了信托基金 , 受益人是三个儿子和邝肖卿 。
其中 , 邝肖卿的权益最大 , 占到55% , 把家族股份牢牢地攥在手里 。
也证明了邝肖卿在郭得胜心中 , 到底有着多大的份量 , 这不仅仅是爱 , 更是对她整个商业头脑的认可 。
邝肖卿和邝准两姐弟
而对富豪来说更重要的儿子 , 三个儿子平分45% , 加起来还没有邝肖卿多 。 郭得胜要求三个儿子齐心协力 , 不能卖掉家族的股份 , 信托基金也不能解散重组 , 保证新地集团能富好几代 。
一开始 , 三兄弟的合作还算亲密无间 , 不仅继承了郭得胜的地产事业 , 还通过和内地的合作发扬光大 。
让郭家、和李嘉诚李家、李兆基李家以及郑裕彤郑家并列 , 这就是“香港四大家族” , 至今无人能撼动 。
兄弟同心 , 其利断金 。 有一段时间 , 在邝肖卿和三个儿子的努力下 , 甚至还超过了李嘉诚的长江实业 , 成为香港最有钱的家族 。
虽然并没有什么资料说明 , 邝肖卿在其中发挥了多大的努力 , 可是 , 引领好一家市值几百亿美金的上市公司 , 着实不易 , 既要抵抗如狼似虎的外部环境 , 又要得到董事会那些人精高层的认可 , 这可比我们想象的难多了 。
可比起开山辟地的赚钱来说 , 邝肖卿最大的危机还得数自己的亲生儿子们 。
巨鳄之家 , 能共苦 , 但能同甘的少之又少 , 一旦没了实际的掌舵人 , 面对巨额财富 , 很容易迷失心境 , 兄弟也会走向陌路 , 反目成仇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