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父母养老,独生子女的愁( 四 )


欧阳曾体会过独生子女最艰难的时刻 。 在她刚生完孩子 , 还没过哺乳期时 , 父亲做了场大手术 。 当时的胃肠镜检查表明 , 父亲肠道里的息肉有癌变风险 , 需要切除 。 大年三十那天 , 父母都在医院度过 。
一时间 , 欧阳真切感受到“上有老、下有小”的不易 。 那时丈夫仍在部队 , 欧阳一下班就赶去医院给父母送饭 , 照顾父亲 。 从医院出来还得回家给孩子喂奶 。 她忍不住想:如果我有一个兄弟姐妹 , 两个人还能倒个班 , 是不是会轻松不少?
需要时间过渡的不只是年轻人 , 老人也同样需要适应新生活 。 欧阳的妈妈是位妇产科医生 , 退休后原本仍有机会工作 , 但应女儿之邀搬到市区 , 意味着需要放弃眼下的生活 。 父亲曾向欧阳倾诉 , 到了新的地方 , 以前的老朋友都断了联系 , 交新朋友又没那么容易 。 欧阳能体谅父母 , 但她不知道该如何兼顾老人的精神需求 。
在为父母规划养老的过程中 , 独生一代发现 , 经济实力才是一切的基础 。 靠自己养老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 , 而无论是购买保险还是入住养老机构 , 资金门槛都是很难逾越的壁垒 。
以杭州某医养中心为例 , 单租床位需先交5万元押金 , 算上床位费、餐位费、护理费和康复费 , 租一个床位每月至少需1.5万元 , 一年最少18万元 。 而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现状 , 更是令大多数人束手无策 。
程非设想过最坏的情况 , 若有一天母亲失去自理能力 , 他无法克服和母亲之间的性别障碍 , 只能请护工照料 , 或者送往养老院 。 这些都要求自己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 。
程非曾考察过一些养老院 , 最后的结论令他感到悲观 。 相比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发达国家 , 中国养老院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 养老院的工作人员薪资待遇低下 , 专业水平堪忧 。 许多养老院只能维持较小的规模 , 医疗设备也很落后 。 而一些大型养老院注重周边环境 , 往往地处偏远 , 老人生病时很难得到及时救治 。
考察后 , 程非放弃了送母亲去养老院的想法 , 选择自己照顾母亲 。 与此同时 , 他也希望有人能为母亲提供晚年的陪伴 。 他暗自在婚恋网站上为母亲注册账号 , 筛选合适的异性 , 有满意的人选时 , 他会劝母亲“去和这个叔叔聊一下 。 ”母亲曾对此表现出抗拒 , 最后以两人的一次严肃谈话告终 。
母亲后来告诉程非 , 自己找了个老伴 。 程非特意回了趟家乡 , 约男人吃了顿饭 。 男人和母亲一样高 , 还有些秃顶 , 程非对母亲说 , “你可以有一万个理由选他 , 但千万不要是为了我 。 ”母亲的解释难以打消程非的顾虑 。
他只好告诉母亲 , “如果有一天你不喜欢他了 , 那就回来 。 前30年我们怎么过的 , 后30年我们还是怎么过 。 ”
*文中部分人物信息有模糊
- END -
撰文 | 古一扬
编辑 | 孙雅兰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