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统计登记证是什么?经济普查都查什么?( 二 )


(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相应设立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按照国务院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一规定和要求,具体组织实施当地的经济普查工作;街道办事处和居(村)民委员会应当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认真做好经济普查工作 。
(三)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设立经济普查机构,负责完成国务院和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定的经济普查任务 。
(四)大型企业应当设立经济普查机构,负责本企业经济普查表的填报工作 。其他各类法人单位应当指定相关人员负责本单位经济普查表的填报工作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经济普查
统计登记证,和税务登记证、工商营业执照是一样的 , 只是统计登记证在由统计部门颁发的 。
如果没有统计登记证,理论上是不能报送统计数据的 。
经济普查,一、普查的主要目的
全面调查了解我省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了解我省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 , 进一步查实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的发展状况,摸清我省各类单位的基本情况,全面更新覆盖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基础信息数据库和统计电子地理信息系统 。通过普查,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健全统计工作的部门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 科学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
二、普查的对象和范围
第三次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我省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具体范围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 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 , 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以及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 。
三、普查的内容和时间
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原材料和能源及主要资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 。
普查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3年年度资料 。
统计登记证是统计部门颁发的,用于报送统计数据的证书 。如果没有统计登记证,理论上是不能报送统计数据的 。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必须到市或区、县统计局办理统计登记并领取《统计登记证》,单位组织的成立、变更、终止,均应办理统计登记手续 。
经济普查,是指为了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情况,建立健全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为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高决策和管理水平奠定基础所进行的全面性调查 。
国务院发布的《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第七条 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标准时点为普查年份的12月31日 。除2004年条例发布第一次经济普查为2004年外,以后逢3和逢8年份为经济普查年 。
普查内容
经济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单位基本属性、从业人员、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能源消耗、科技活动情况等 。普查表分为以下三类:
1、普查通用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