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手里拿的板子叫什么,大臣们上朝的时候,为何手上都拿有一块小木板“笏”?

1、大臣们上朝的时候,为何手上都拿有一块小木板“笏”?其实古代官员上朝的时候,手里拿着的“木板”真正名称叫做笏板,有时也会叫手板、朝板或者玉板 。笏板最早出现在商朝时期,到了唐代才成为官员所有 , 在此之前,私人也可以使用这种笏板 。总结起来有三大作用,一是可以充当笔记本(备忘录)使用,二是象征身份地位,三是可以维护天子尊严 。
一,充当笔记本(备忘录) , 在古代大臣朝见天子里,手里拿着这个笏板可以随时记下帝王的命令和旨意 。另外向帝王汇报工作以前,也可以在笏板上面写下要上奏的章疏内容,作为备忘录使用 。
二,象征身份地位,在唐朝武德四年以后,笏板的使用开始有了等级的划分,规定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能使用笏板,而六品以下的官员只能使用竹笏 。不仅如此,不同官员所使用的笏板的样子也有所不同 。其中三品以上官员使用的笏板,都是前拙后直,五品以下,前拙后屈,后又改为上圆下方 。到了明朝时,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能使用象笏,六品以下就没有使用的权限 。
三,维护天子的尊严,众所周知,在古代封建社会,天子的威严不容侵犯,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无论是官员还是平民见到帝王都必须要避让 。所以在上朝的时候,帝王为了能维护自己的尊严,需要保持一种神秘感,所以大臣们不能直挺挺的直着腰,高抬头望着帝王,必须微低下腰 , 在奏疏时用笏板遮住自己的脸部,这是对天子的一种尊敬 。
笏板可以用来记录平时君王的重要话语,或者臣子上奏而不显得没有条理 。之后慢慢演变成一种象征 , 对帝王的尊敬 。
主要是当作备忘录使用 , 用来记录上朝时要向皇帝禀告的事项 , 后来就演变成了一种礼仪,臣子向皇帝致敬的工具 。
小木板“笏”类似于一种便签本,可以更好的记录君主的指示,以防忘记或者不按照具体要求实施 。
是用来记录东西的,它既可以记录大臣们要向君王禀报的事情,也可以记录君命 。

大臣手里拿的板子叫什么,大臣们上朝的时候,为何手上都拿有一块小木板“笏”?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大臣手里拿的板子叫什么大臣手里拿的板子叫笏板,又名手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所用的工具 。古时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持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 。东汉末年刘熙在《释名》一书中解释说道:“笏,忽也,备忽忘也 。”即笏是备忘录,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录在笏板上 , 以防止遗忘 。
大臣手里拿的板子叫笏板,又名手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所用的工具 。古时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持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 。东汉末年刘熙在《释名》一书中解释说道:“笏,忽也,备忽忘也 。即笏是备忘录,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录在笏板上 , 以防止遗忘 。
大臣手里拿的板子叫什么,大臣们上朝的时候,为何手上都拿有一块小木板“笏”?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古代大臣上朝时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古代大臣上朝时手里拿的是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 。
笏板最主要的用途 , 是古代大臣朝见天子时 , 用来记录天子的命令或旨意,也可用来书写向天子上奏的章疏内容,为备忘提示用 。
古人没有发明纸张之前,如果私用,则成为书籍的功能,也称“牍” 。如果官员将其随身带着上朝用 , 则称为“笏” 。
及至后来纸张普及后 , 笏便成为礼节性用品,材料由竹木上升到玉或象牙 。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使用笏竟开始有了等级之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